|
|
馬錢子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綱目》
【拼音名】Mǎ Qián Zǐ
【別名】番木鱉、苦實把豆兒(《飛鴻集》),火失刻把都(《綱目》),苦實(《本草原始》),馬前,牛銀(《本草求原》),大方八(《中藥材手冊》)。
【來源】為馬錢科植物馬錢的成熟種子。果實成熟時采摘,除去果肉,取出種子,曬干。
【原形態(tài)】 馬錢(《綱目》) 喬木,高10~13米。樹皮灰色,具皮孔,枝光滑。葉對生,葉柄長4~6毫米;葉片草質(zhì),廣卵形或近于圓形,長6~15厘米,寬3~8.5厘米,先端急尖或微凹,基部廣楔形或圓形,全緣,兩面均光滑無毛,有光澤,主脈5條罕3條,在背面凸起,兩側者較短,不達葉端,細脈成不規(guī)則的網(wǎng)狀,在葉的兩面均明顯;葉腋有短卷須。聚傘花序頂生枝端,長3~5厘米,直徑2.5~5厘米,被短柔毛;總苞片及小苞片均小,三角形,先端尖,被短柔毛;花白色,幾無梗,花萼綠色,先端5裂,被短柔毛;花冠筒狀,長10~12毫米,先端5裂,裂片卵形,長約2.5~4毫米,內(nèi)面密生短毛;雄蕊5,花藥黃色,橢圓形,無花絲;子房卵形,光滑無毛,花柱細長,柱頭頭狀。漿果球形,直徑6~13厘米,幼時綠色,成熟時橙色,表面光滑。種子3~5;蚋,圓盤形,直徑1.5~2.5厘米,表面灰黃色,密被銀色茸毛,柄生于一面的中央,另一面略凹入,有絲光。
【生境分布】生長熱帶。分布印度、越南、緬甸、泰國、斯里蘭卡等地。
【性狀】 干燥成熟的種子呈扁圓形,鈕扣狀,略彎曲,邊緣微隆起,常一面稍凹下,另一面稍突起,直徑1~3厘米.厚3~6毫米,表面灰棕色或灰綠色,密生匍伏的銀灰色毛茸,呈輻射狀排列,有絲光,底面中央有一稍突出的圓點,邊緣有一小突起,在圓點與小突起之間有一條棱線。質(zhì)堅硬,難破碎,破開后種仁淡黃白色,稍透明,角質(zhì)狀?v切面可見心形的子葉。無臭,味極苦。毒性劇烈,口嘗宜特別謹慎.以個大、肉厚、質(zhì)堅者為佳。 主產(chǎn)印度、越南、緬甸等地。 馬錢子歷來多為進口藥,現(xiàn)我國云南有馬錢藤,經(jīng)測定種子含番木鱉堿,可以代替進口馬錢子。生藥外形與馬錢子相似,長徑20~30毫米,短徑15~22毫米,中央厚6~10毫米,每個重1.3~2.7克;外面密被棕白色至棕色,光亮的絹毛,自中央向四周輻射狀匍匐排列;種臍在種子中央,珠孔在種子的邊緣。
【化學成份】含番木鱉堿(strychnine)、馬錢子堿(brucine)、α-及β-可魯勃(α-, β-colubrine)、番木鱉次堿(vomicine)、馬錢子新堿(novacine)、依卡精(icajine)、番木鱉甙(loganin)等。
【炮制】 馬錢子粉:取砂子,置鍋內(nèi)炒熱,加入揀凈的馬錢子,炒至呈深黃色并鼓起,取出,篩去砂子,刮去毛,研粉。油馬錢子:取揀凈的馬錢子,加水煮沸,取出,再用水浸泡,撈出,刮去皮毛,微晾,切成薄片。另取麻油少許,置鍋內(nèi)燒熱,加入馬錢子片,炒至微黃色,取出,放涼。
【性味】 苦,寒,有毒。 ①《綱目》:苦,寒,無毒。 ②《本草原始》:味苦,寒,大毒。
【功能主治】 散血熱,消腫,止痛。治咽喉痹痛,癰疽腫毒,風痹疼痛,骨折。并治面神經(jīng)麻痹,重癥肌無力。通絡止痛,散結消腫。用于風濕頑痹、麻木癱瘓、跌撲損傷、癰疽腫痛。 ①《綱目》:治傷寒熱病,咽喉痹痛,消痞塊,并含之咽汁,或磨水噙咽。 ②《中藥志》:散血熱,消腫毒。治癰疽,惡瘡。
【用法用量】內(nèi)服:入丸、散,1~2分(一日量)。外用:醋磨涂,研末吹喉或調(diào)敷。
【注意】 孕婦及體虛者忌服。
【附方】 ①治喉痹作痛:番木鱉,青木香、山豆根等分。為末吹。(《醫(yī)方摘要》) ②治纏喉風腫:番木鱉仁一個,木香三分。同磨水,調(diào)熊膽三分,膽礬五分,以雞毛掃患處。(《唐瑤經(jīng)驗方》) ③治癰疽初起,跌撲內(nèi)傷,風痹疼痛:番木鱉(入砂鍋內(nèi),黃土拌炒焦黃為度,石臼中搗磨,篩去皮毛,揀凈末)、山芝麻(去殼,酒炒)、乳香末(箬葉烘出汗)各五錢,穿山甲(黃土炒脆)一兩。共研末。每服一錢,酒下,不可多服,服后避風,否則令人發(fā)戰(zhàn)栗不止,如人虛弱,每服五分。(《救生苦!否R前散) ④治中耳炎:㈠番木鱉一個,以井水磨汁滴耳內(nèi)。(《光華醫(yī)學雜志》11:38,1933)㈡馬錢子五錢,焙黃去毛皮,然后用胡麻油一兩煎之,至漂起為度,去馬錢子,留油備用。治療時先洗去膿垢,然后漓入藥油兩滴。一日二次。(內(nèi)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⑤治腳氣,手足麻痹,半身不遂,小便不禁或自遺:番木鱉(去皮,磨細粉)六分,甘草(細粉)六分。煉蜜為丸40粒,每日三次,每次1~2粒,食后溫水送服,連服七日,停七日再服。(《現(xiàn)代實用中藥》) ⑥治骨折:馬錢子、枳殼。每斤生馬錢子加甘草一兩,同置缸內(nèi)用冷水浸泡,每日換水一次,16天后將馬錢子毛刮凈,切片曬干,用細砂炒成黃色,再浸在童便中(冬季2~3周,夏季4~5天),然后用流水沖洗一天半,陰干碾細。枳殼(生熟皆可),用童便浸泡2~3天,取出用水洗凈,陰干碾細。將馬錢子粉與枳殼粉按1:2混合即可,也可制為蜜丸。成人日服三次,每次2克,極量一日8克。兒童酌減。同時進行斷骨復位,小夾板固定。孕婦、高血壓、高燒及精神病人慎用。服藥量大時,出現(xiàn)肌肉抽搐,患處跳動感,頭暈,可大量飲水(或甘草水)解之。(《全展選編·外科》) ⑦治熱牙痛不可忍:番木鱉半個,井花水磨一小盞,含漱,熱即吐去,水完則疼止。(《握靈本草》) ⑧治癍瘡入目:苦實把豆兒半個,輕粉、水花銀朱各五分,片腦、麝香、枯礬少許。為末,左目吹右耳,右目吹左耳,日二次。(《飛鴻集》) ⑨治狂犬。厚R前子一粒,酒磨成粉末,開水吞服。(《貴州省中醫(yī)驗方秘方》)
【臨床應用】 ①治療面神經(jīng)麻痹 將馬錢子濕潤后,切成薄片,1.2錢約可切18~24片,排列于橡皮膏上,貼敷于患側面部(向左歪貼右,向右歪貼左),約7~10天調(diào)換1張,至恢復正常為止。一般輕癥貼2次即可。治療15000人次,約80%有效。 ②治療重癥肌無力癥 將馬錢子用水泡(冬天溫水,夏天涼水)10~14天,去皮,放入煮沸的花生油內(nèi),文火煎約30余分鐘,至焦黃色(以手擊之即碎為度)時取出,拌于滑石粉內(nèi)以吸去油質(zhì),約經(jīng)10~14小時篩去滑石粉,再以清水沖洗1次.待干后研粉即可服用。開始每日1.5分,分3次服,逐漸增至每日3.2分或4分。試治3例,2例獲得較好的近期療效,1例無效。其中1例先用新斯的明等治療,開始療效尚好,以后漸減,改用馬錢子治療,肌力漸恢復,握力增加,無復視感,能自理生活。 ③治療結核病 曾用馬錢子藥蛋試治頸淋巴結核、結核性腹膜炎、慢性纖維性空洞性肺結核合并胸膜炎各1例,均有一定療效。方法:取馬錢子4錢砸碎(對形成竇道的頸淋巴結核加川黃連1兩),用開水浸泡1小時,再放入雞蛋7個,文火煮1小時,將蛋撈出,用冷水浸泡片刻,再放回原藥液中泡1小時,即成馬錢子藥蛋,撈出放涼處備用。每天早晨空腹服藥蛋1個,7天為一療程。間隔7天,再繼續(xù)下一療程。一般用2~4個療程。煮蛋和泡蛋的過程中謹防將蛋弄破,破蛋應棄去,不能服用。1例頸淋巴結核取得很好效果;1例結核性腹膜炎經(jīng)用抗癆藥物治療4個多月無明顯效果,加用馬錢子藥蛋經(jīng)三個療程,腹部包塊消失,大便正常,僅于觸診時肝區(qū)及右下腹有不明顯的索狀物,又續(xù)服藥蛋2個療程后痊愈出院;另1例慢性纖維性空洞性肺結核合并胸膜炎,胸腔積液,10天內(nèi)抽胸水4次,經(jīng)加用藥蛋二個療程后,胸水全部吸收。此外,對3例肺門淋巴結核,使用藥蛋后也有明顯效果。但對其他一些肺結核病人,在抗癆化學治療的同時加用鹽酸士的寧,都未見效果。 ④治療子宮頸糜爛 取馬錢子仁置香油中炸后濾去藥渣,然后加入適量凡士林,調(diào)制成軟膏備用.先用過錳酸鉀水沖洗陰道,揩凈陰道、子宮頸口的分泌物,將帶線的棉塞蘸馬錢子油膏放于糜爛處,線尾留在陰道外,經(jīng)6小時后取出.每日或隔日上藥1次,6次為一療程,未愈者可繼續(xù)二、三個療程。觀察34例,13例痊愈,20例有效,1例無變化。 ⑤治療癰腫 取馬錢子投入銅鍋內(nèi),加麻油炸至呈深黃色時取出,刮去毛,研成細末,用米糊為丸或裝膠囊(平均1粒馬錢子制4粒)。成人體壯者,每天3~4丸,臨睡前用米湯1次送服。孕婦、體弱或6歲以下兒童禁服。治療1500余例,均獲明顯效果。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