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刪補名醫(yī)方論》之清燥湯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治痿厥之病,腰以下痿軟,不能動,行走不正,兩足欹側。
【組成】黃連 黃柏酒炒 柴胡以上各一分 麥冬 當歸身 生地 豬苓 炙甘草 神曲以上各二分 人參 白茯苓 升麻以上各三分 橘皮 白朮 澤瀉以上各五分 蒼朮一錢 黃耆一錢五分 五味子九枚 以上父咀,如麻豆大,水二盞半,煎一盞,去滓,空心溫服。
【注】清暑益氣湯,與此方均治濕暑之劑,清暑益氣湯,治暑盛于濕,暑傷氣,所以四肢困倦,精神減少,煩渴身熱,自汗脈虛,故以補氣為主,清暑為兼,少佐去濕之品,從令氣也,此方治濕盛于暑,濕傷形,所以李杲曰:六七月之間,濕令大行,子能令母實,濕助熱旺而刑燥金,絕其寒水生化之源,源絕則腎虧,痿厥之病作疾,故以清暑變?yōu)榍逶,佐瀉熱利濕之藥,從邪氣也,是方即清暑益氣湯去葛根者,以無暑外侵之肌熱也,加二苓者,專去濕也,加黃連生地,專瀉熱也,二苓佐二朮,利水燥濕之力倍,連地佐黃柏,救金生水之功多,中氣益則陰火熄而肺清矣,濕熱除則燥金肅而水生矣,肺清水生則濕熱痿厥之病未有不愈者也,但此方藥味,性偏滲瀉,若施之于冬春,水竭髓枯骨痿或非濕熱為病者。反劫津液,其病愈甚,則為謬治矣。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