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yī)藥網(wǎng) 醫(yī)療器械 保健品網(wǎng) 醫(yī)藥招商 醫(yī)藥資訊 產(chǎn)品大全 百姓OTC 醫(yī)藥搜索 醫(yī)藥展會 醫(yī)藥人才 醫(yī)藥論壇
中醫(yī)藥-中國醫(yī)藥網(wǎng)
中醫(yī)藥首頁 辨證論治  針灸推拿   藥膳食療   中藥檢索   名醫(yī)風采   中醫(yī)文獻   中藥圖譜   中醫(yī)藥詞典   中成藥
 高級搜索
中藥資源

中藥圖譜 中藥故事
中藥炮制 藥材栽培
藥市快訊 中藥法規(guī)
中藥招商 中藥產(chǎn)品


中醫(yī)基礎(chǔ)
·基本特點 ·陰陽學說
·五行學說 ·八綱辨證
·望診 ·聞診 ·問診 ·切診
·方藥概論 
...更多

藥材認識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筆畫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劑

解表 清熱 溫里
瀉下 消導 祛濕
理氣 理血 補益
固澀 開竅 驅(qū)蟲
鎮(zhèn)潛熄風 祛風濕
止咳化痰平喘


  藥材認識

半邊旗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出處】出自《嶺南采藥錄》

【拼音名】Bàn Biān Qí

【英文名】Semipinnated Brake Herb, Herb of Semipinnated Brake

【別名】甘草蕨、甘草鳳尾蕨、半邊蓮、半邊蕨、半鳳尾草、半邊風藥、鳳凰尾巴草、單邊旗、半邊梳

【來源】
藥材基源:為鳳尾蕨科植物半邊旗的全草或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teris semipinnata L.
采收和儲藏:全年可采,全草洗凈,鮮用或曬干。根莖采挖后,除去葉須、根和鱗葉,洗凈,趁鮮切片,干燥。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根莖短,匍匐,密被狹披針形、黑褐色鱗片。葉疏生;葉柄粗壯,直立,長20-50cm,深褐色,或近基部呈黑色,光亮,裸凈與葉軸同;葉近革質(zhì),兩面無毛,卵狀披針形,長15-50cm,寬10-25cm;上部羽狀深裂達于葉軸,裂片線形或橢圓形,勁直或呈鐮形,全緣,基部下延;下部約在2/3處有近對生的半羽狀羽片4-8對,疏生,頂端長尖,全緣,上緣不分裂,下緣深裂達于中脈,裂片線形或鐮形,基部下延;葉脈明顯,單出或分枝。孢子囊群線形,連續(xù)排列于葉緣,子囊群蓋線形,膜質(zhì)。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850m以下的林下或石上。
資源分布:分布華南、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等地。

【化學成份】地上部分含3-羥基-6-羥甲基-2,5,7-三甲基-1-茚滿酮(3-hydroxy-6-hydroxymetyyl-2,5,7-trimethyl-indan-1-one),對映-11α-羥基-15-氧代-16-貝殼杉烯-19-羥酸(ent-11α-hydroxy-15-oxo-kaur-16-ene-19-carboxylic acid),對映-11α-羥基-15-氧代-16(S)-貝殼杉烷-19-羥酸[ent-11α-hydroxy-15-oxo-16(S)-kauran-19-carboxylic acid],對映-11α-羥基-15-氧代-16(R)-貝殼杉烷-19-羥酸[ent-11α-hydroxy-15-oxo-16(R)-kauran-19-carboxylic acid],對映-7α,9-二羥基-15-氧代-16(S)-貝殼杉烷-19,6-內(nèi)酯[ent-7α,9-dihydroxy-15-oxo-16(S)-kauran-19,6-olide]。

【藥理作用】
1.抗癌作用 半邊旗水提取液(PWE)和醇提取液(PAE)對體外培養(yǎng)的人白血病細胞株HL-60和K562有明顯抑制細胞增殖的作用,呈濃度依賴性;并明顯降低HL-60細胞的分裂指數(shù),半邊旗5g/kg對體內(nèi)移植性腫瘤小鼠肉瘤S180和小鼠HepA肝癌也有明顯的抑瘤作用,低10倍劑量的半邊旗水提取液與低劑量5-氟尿嘧啶(5-Fu)聯(lián)合用藥可使5-Fu抑瘤率提高,在抑瘤的同時不降低荷瘤鼠末梢血白細胞數(shù)。
2.抗菌作用 100%半邊旗煎劑用平板打洞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
3.毒性 以75g生藥/(kg·d)小鼠灌胃,連續(xù)觀察1星期無異常;PWE和PAE溶血試驗均為陰性,提示急性毒性很低。

【性味】苦;辛;涼

【歸經(jīng)】肝;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涼血止血;解毒消腫。主泄瀉;痢疾;黃疸;目赤腫痛;牙痛;吐血;痔瘡出血;外傷出血;跌打損傷;皮膚瘙癢;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研末撒;或煎水熏洗。

【各家論述】
1.《嶺南采藥錄》:凡毒蛇咬傷,可將葉搗爛和片糖敷;治瘡癤,煎水洗。
2.《南寧市藥物志》:止血,生肌,消腫,止痛。治跌打,痢疾,發(fā)背,蛇傷。
3.《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根莖,煎服,治目赤腫痛。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醫(yī)藥網(wǎng)整理,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關(guān)于公司 | 網(wǎng)站簡介 | 服務項目 | 技術(shù)支持 | 意見反饋 |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我們
兄弟站點:  生意寶 - 生意社 - 生意場 - 網(wǎng)經(jīng)社 - 產(chǎn)業(yè)互聯(lián)網(wǎng) - 企業(yè)風險評級 - 撮合交易 - 化工網(wǎng) - 紡織網(wǎng)
   檢測通 - 醫(yī)療器械網(wǎng) - 企業(yè)官網(wǎng)服務 - 化工網(wǎng)商城
© 醫(yī)藥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浙ICP證:浙B2-20080131-8 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浙)-經(jīng)營性-2020-0027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602010403     
市場:0571-88161141 服務: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