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川層草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出自《廣西藥植名錄》
【拼音名】Chuān Cénɡ Cǎo
【英文名】Lip-fern
【別名】獻(xiàn)雞尾、舟山碎米蕨、細(xì)鳳尾草、鳳凰路雞、鐵線路雞、善雞尾、斑鳩尾、血草、閉尺、小本馬腳蕨、細(xì)葉金雞尾
【來源】 藥材基源:為中國蕨科植物毛軸碎米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Cheilosoria chusana(Hook.)Ching et Shing [Cheilanthes chusana Hook.] 采收和儲(chǔ)藏: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20-30cm。根狀莖短,直立,被褐棕色狹披針形鱗片。葉叢生;葉柄長(zhǎng)2-5cm,褐棕色,有亮光,披鱗片;2回羽狀復(fù)葉,披針形,長(zhǎng)8-20cm,或更長(zhǎng),寬1.5-6cm,短漸尖;羽片10-15對(duì),幾無柄,下部羽片稍短,中部羽片長(zhǎng)1.4cm,寬5-20mm,矩圓狀三角形,急尖或鈍頭,羽狀深裂幾至羽軸,裂片4-6枚,矩圓形,有圓齒,草質(zhì),無毛,但葉軸多少被鱗片。孢子囊群圓形,每圓齒上1枚,囊群蓋由變質(zhì)的葉緣反卷而成,膜質(zhì),全緣。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20-830m的林下、路邊或溪邊石縫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甘肅、安徽、湖北、湖南、河南、四川、廣西、貴州、江西、浙江、江蘇等地。
【性味】微苦;寒;無毒
【歸經(jīng)】腎;膀胱;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主濕熱黃疸;泄瀉;痢疾;小便澀痛;咽喉腫痛;癰腫瘡癤;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jī)?nèi)服:煎湯,15-30g。
【各家論述】《湖南藥物志》:止瀉利尿,清熱解毒,止血散血。治痢疾,小便痛,腳軟無力,身疼發(fā)熱,喉痛,蛇咬傷,癰癤腫瘍。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