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沉香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別錄》
【拼音名】Chén Xiānɡ
【別名】蜜香(《南方草木狀》),沉水香(《桂海虞衡志》)。
【來源】為瑞香科植物沉香或白木香的含有樹脂的木材。國產(chǎn)沉香的采集:選擇樹干直徑30厘米以上的大樹,在距地面1.5~2米處的樹干上,用刀順砍數(shù)刀,深約3~4厘米,待其分泌樹脂,經(jīng)數(shù)年后,即可割取沉香。割取時造成的新傷口,仍可繼續(xù)生成沉香。又法:在距離地面約1米處的樹干上,鑿成深3~6厘米,直徑約3~10厘米的數(shù)個小口(俗稱開香門),然后用泥土封好,待傷口附近的木質部分泌樹脂,數(shù)年后生成沉香,即可割取。又枯死的白木香樹,有時亦可覓得沉香,此香因年代較久,含脂量高,品質較好,但產(chǎn)量不多。采得沉香后,再用小刀剔除不含樹脂的部分,曬干后即為成品。須貯藏于密閉的容器內(nèi),置陰涼干燥處,防止走油、干枯。
【原形態(tài)】 ①沉香 常綠喬木,高達30米。幼枝被絹狀毛。葉互生,稍帶革質,橢圓披針形、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5.5~9厘米,先端漸尖,全緣,下面葉脈有時被亞絹狀毛;具短柄,長約3毫米。傘形花序;無梗,或有短的總花梗,被絹狀毛;花白色,與小花梗等長或較短;花被鐘形,5裂,裂片卵形,長0.7~1厘米,喉部密被白色絨毛的鱗片10枚,外被絹狀毛,內(nèi)密被長柔毛,花冠管與花被裂片略等長;雄蕊10,著生于花被管上,其中有5枚較長;子房上位,長卵形,密被柔毛,2室,花柱極短,柱頭大,扁球形。蒴果倒卵形,木質,扁壓狀,長4.6~5.2厘米,密被灰白色絨毛,基部有略為木質的宿存花被。種子通常1枚,卵圓形,基部具有角狀附屬物,長約為種子的2倍。花期3~4月。果期5~6月。 野生或栽培于熱帶地區(qū)。我國臺灣、廣東、廣西有栽培;國外分布印度、印度尼西亞、越南、馬來西亞。 ②白木香(《南越筆記》),又名:土沉香(《桂海虞衡志》),女兒香(《綱目拾遺》),牙香樹、莞香、六麻樹。 常綠喬木。樹皮灰褐色,小枝和花序被柔毛。葉互生,革質,長卵形、倒卵形或橢圓形,長6~12厘米,寬2~4.5厘米,先端漸尖而鈍,基部楔形,全緣,兩面被疏毛,后漸脫落,光滑而亮;葉柄長約5毫米,被柔毛。傘形花序頂生和腋生;總花梗被灰白色絨毛,小花梗長0.5~1.2厘米,被灰白色絨毛;花黃綠色,被絨毛;花被鐘形,5裂,矩圓形,長約7毫米,寬約4毫米,先端鈍圓,花被管喉部有鱗片10枚,密被白色絨毛,長約5毫米,基部連合成一環(huán);雄蕊10,花絲粗壯;子房卵形,密被絨毛。蒴果倒卵形,木質,扁壓狀,長2.5~3厘米,密被灰白色毛,基部具稍帶木質的宿存花被。種子棕黑色,卵形,長約1厘米,先端漸尖,種子基部延長為角狀附屬物,紅棕色,長達2厘米,上部擴大。花期3~5月。果期5~6月。 生于平地、丘陵的疏林或荒山中,有少量栽培。分布廣東、廣西、臺灣。
【性狀】 ①進口沉香 為植物沉香的含有樹脂的木材,多呈盔帽形、棒狀或片狀,外形極不規(guī)則,長7~20厘米,直徑1.5~6厘米。表面褐色,常有黑色與黃色交錯的紋理,平滑光潤。質堅實,沉重,難折斷,用刀劈開,破開面呈灰褐色。能沉于水或半沉半浮。有特殊香氣,味苦。燃燒時有油滲出,香氣濃烈。 主產(chǎn)印度、馬來西亞等地。 ②國產(chǎn)沉香 又名:海南沉香。為植物白木香的含有樹脂的木材,多呈不規(guī)則塊狀或片狀,長3~15厘米,直徑3~6厘米。表面凹凸不平,有加工的刀痕?梢姾诤稚暮瑯渲糠峙c黃色的木部相間,形成斑紋。其孔洞及凹窩的表面呈朽木狀。質較輕,折斷面刺狀,棕色。大多不能沉水。有特殊香氣,味苦。燃燒時有油滲出,發(fā)濃煙,香氣濃烈。 主產(chǎn)海南。廣西亦產(chǎn)。 沉香中油性足、體質重而性糯者,經(jīng)精選加工后即為伽喃香,參見伽喃香條。
【化學成份】沉香的丙酮提取物(40~50%)經(jīng)皂化后蒸餾,得揮發(fā)油13%,中含芐基丙酮、對甲氧基芐基丙酮等,殘渣中有氫化桂皮酸、對甲氧基氫化桂皮酸等。霉菌感染的沉香含沉香螺醇、沉香醇、二氫沉香呋喃、4-羥基二氫沉香呋喃、3,4-二羥基二氫沉香呋喃、去甲沉香呋喃酮;未感染的含硫、芹子烷、沉香醇等。
【炮制】刷凈,劈成小塊,用時搗碎或研成細粉。
【性味】 辛苦,溫。 ①《別錄》:微溫。 ②《海藥本草》:味苦,溫,無毒。 ③《日華子本草》:味辛,熱,無毒。 ④《綱目》:咀嚼香甜者性平,辛辣者性熱。
【歸經(jīng)】 入腎、脾、胃經(jīng)。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腎、命門二經(jīng)。 ②《本草經(jīng)疏》:入足陽明、太陰、少陰,兼入手少陰、足厥陰經(jīng)。 ③《藥品化義》:入肺、腎二經(jīng)。 ④《本草經(jīng)解》:足少陽膽經(jīng)、足厥陰肝經(jīng)、手太陰肺經(jīng)。
【功能主治】 降氣溫中,暖腎納氣。治氣逆喘息,嘔吐呃逆,脘腹脹痛,腰膝虛冷,大腸虛秘,小便氣淋,男子精冷。 ①《別錄》:療風水毒腫,去惡氣。 ②陶弘景:療惡核毒腫。 ③《海藥本草》:主心腹痛、霍亂、中惡,清神,并宜酒煮服之;諸瘡腫宜入膏用。 ④《日華子本草》:調中,補五臟,益精壯陽,暖腰膝,去邪氣。止轉筋、吐瀉、冷氣,破癥癖,(治)冷風麻痹,骨節(jié)不任,濕風皮膚癢,心腹痛,氣痢。 ⑤《珍珠囊》:補腎,又能去惡氣,調中。 ⑥《綱目》:治上熱下寒,氣逆喘息,大腸虛閉,小便氣淋,男子精冷。 ⑦《醫(yī)林纂要》:堅腎,補命門,溫中、燥脾濕,瀉心、降逆氣,凡一切不調之氣皆能調之。并治噤口毒痢及邪惡冷風寒痹。 ⑧《本草再新》:治肝郁,降肝氣,和脾胃,消濕氣,利水開竅。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錢;磨汁或入丸、散。
【注意】 陰虧火旺,氣虛下陷者慎服。 ①《本草經(jīng)疏》:中氣虛,氣不歸元者忌之;心經(jīng)有實邪者忌之;非命門真火衰者,不宜入下焦藥用。 ②《本草匯言》:陰虛氣逆上者切忌。 ③《本經(jīng)逢原》:氣虛下陷人,不可多服。 ④《本草從新》:陰虧火旺者,切勿沾唇。
【附方】 ①治胸膈痞塞,心腹脹滿,喘促短氣,干噦煩滿,腳氣上沖:香附(炒,去毛)四百兩,沉香十八兩半,縮砂仁四十八兩,甘草(爁)一百二十兩。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入鹽少許,沸湯點服,空心食。(《局方》沉香降氣丸) ②治陰虛腎氣不歸原:沉香磨汁數(shù)分,以麥門冬、懷熟地各三錢,茯苓、山藥、山茱萸肉務二錢,牡丹皮、澤瀉、廣陳皮各一錢。水煎,和沉香汁服。(《本草匯言》) ③治脾腎久虛,水飲停積,上乘肺經(jīng),咳嗽短氣,腹脅脹,小便不利:沉香一錢,烏藥三錢,茯苓、陳皮、澤瀉、香附子各半兩,麝香半錢。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熟水下。(《雞峰普濟方》沉香丸) ④治七情傷感,上氣喘息,妨悶不食:人參、檳梅、沉香、天臺烏藥,上各濃磨,水和作七分盞,煎三、五沸,放溫服;蛳吗B(yǎng)正丹尤佳。(《濟生方》四磨湯) ⑤治胸中痰熱,積年痰火,無血者:半夏曲八兩(用姜汁一小杯、竹瀝一大盞制),黃連二兩(姜汁炒),木香一兩,沉香二兩。為細末,甘草湯泛為丸?招牡獪露X。(《張氏醫(yī)通》沉香化痰丸) ⑥治傷寒虛痞,氣逆嘔吐:沉香(銼)一兩,青橘皮、陳橘皮(并湯浸去白,焙)、胡椒、蘹香子(炒)、楝實(銼,炒)、蓽澄茄(炒)各半兩。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半盞,酒半盞,入蔥白一握,煎至半盞,去滓熱服。(《圣濟總錄》沉香丸) ⑦治胃冷久呃:沉香、紫蘇、白豆蔻各-錢。為末。每服五、七分,柿蒂湯下。(《活人心統(tǒng)》) ⑧治大腸氣滯,虛閉不行:沉香磨汁八分,以當歸、枳殼、杏仁泥、肉蓯蓉各三錢,紫菀一兩,水煎,和沉香汁服。(《方脈正宗》) ⑨治胞轉不通,或過忍小便所致,當治其氣則愈,非利藥可通也:沉香、木香各二錢。為末。白湯空腹服之,以通為度。(《醫(yī)壘元戎》)
【各家論述】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沉香屬陽而性沉,多功于下部,命腎之所由入也。然香劑多燥,未免傷血,必下焦虛寒者宜之。若水臟衰微,相火盛炎者,誤用則水益枯而火益烈,禍無極矣。今多以為平和之劑,無損于人,輒用以化氣,其不禍人者幾希。 ②《藥品化義》:沉香,純陽而升,體重而沉,味辛走散,氣雄橫行,故有通天徹地之功,治胸背四肢諸癰及皮膚作癢。且香能溫養(yǎng)臟腑,保和衛(wèi)氣。若寒濕滯于下部,以此佐舒經(jīng)藥,善驅逐邪氣;若跌撲損傷,以此佐和血藥,能散瘀定痛;若怪異諸病,以此佐攻痰藥,能降氣安神?傊,疏通經(jīng)絡,血隨氣行,痰隨氣轉,凡屬痛癢,無不悉愈。 ③《本草新編》:沉香,溫腎而又通心,用黃連、肉桂以交心腎者,不若用沉香更為省事,一藥而兩用之也。但用之以交心腎,須用之一錢為妙,不必水磨,切片為末,調入于心腎補藥中同服可也。 ④《本經(jīng)逢原》:沉水香專于化氣,諸氣郁結不伸者宜之。溫而不燥,行而不泄,扶脾達腎,攝火歸原。主大腸虛秘,小便氣淋,及痰涎血出于脾者,為之要藥。凡心腹卒痛、霍亂中惡、氣逆喘急者,并宜酒磨服之;補命門精冷,宜入丸劑。同藿香、香附,治諸虛寒熱;同丁香、肉桂,治胃虛呃逆;同紫蘇、白豆蔻,治胃冷嘔吐;同茯苓、人參,治心神不足;同川椒、肉桂,治命門火衰;同廣木香、香附,治強忍入房,或過忍尿,以致胞轉不通;同蓯蓉、麻仁,治大腸虛秘。昔人四磨飲、沉香化氣丸、滾痰丸用之,取其降泄也;沉香降氣散用之,取其散結導氣也;黑錫丸用之,取其納氣歸元也。但多降少升,久服每致矢氣無度,面黃少食,虛證百出矣。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