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黃莖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出自《唐本草》
【拼音名】Dài Huánɡ Jīnɡ
【來源】 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或藥用大黃等的地上莖或嫩苗。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Rheum palmatum L.2.Rheum palmatum L. var. tanguticumMaxim.Ex Rngel.[R.Tanguticum Maxim.Ex Balf.]3.Rheum officinale Baill. 采收和儲藏:8-9月種子成熟后采挖全株,割下根莖作大黃用后,取地上莖,也可于春季采摘嫩苗。洗凈,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 1.多年生高大草本。根莖粗壯。莖直立,高2m左右,中空,光滑無毛;~大,有粗壯的肉質(zhì)長柄,約與葉片等長;葉片寬心形或近圓形,徑達(dá)40cm以上,3-7掌狀深裂,每裂片常再羽狀分裂,上面流生乳頭狀小突起,下面有柔毛;莖生葉較小,有短柄;托葉鞘筒狀,密生短柔毛。花序大圓錐狀,頂生;花梗纖細(xì),中下部有關(guān)節(jié);ㄗ霞t色或帶紅紫色;花被片6,長約1.5mm,成2輪;雄蕊9;花柱3。瘦果有3棱,沿棱生翅,頂端微凹陷,基部近心形,暗褐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2.本種與掌葉大黃極相似,主要區(qū)別為:葉片深裂,裂片常呈三角狀披針形或狹線形,裂片窄長;ㄐ蚍种o密,向上直,緊貼干莖。 3.本種與上2種的主要不同點(diǎn)是:基生葉5淺裂,淺裂片呈大齒形或?qū)捜切危煌腥~鞘膜質(zhì),較透明,上有短毛;ㄝ^大,淡黃綠色,花蕾橢圓形,果枝開展,翅果邊緣不透明。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山地林緣或草坡,野生或栽培。 2.生于山地林緣較陰濕的地方。 3.生于山地林緣或草坡。 資源分布:1.分布于陜西、甘肅東南部、青海、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及西藏東部。 2.分布于甘肅、青海、四川及西藏東北部。 3.分布于陜西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部、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性味】苦;酸;性寒
【功能主治】瀉火;通便。主實熱便秘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5-10g;或生吃。
【注意】《唐本草》:多食不利人。
【各家論述】1.《唐本草》:醒酒,堪生啖,亦以解熱。2.《中國醫(yī)學(xué)大辭典》:通大便,清腸熱。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