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薊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拼音名】Dà Jì
【英文名】HERBA CIRSII JAPONICI/RADIX CIRSII JAPONICI
【別名】大刺兒菜、大刺蓋、老虎脷、山蘿卜、刺蘿卜、牛喳口、雞母刺、大惡雞婆、山老鼠簕
【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薊Cirsium japonicum DC. 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夏、秋二季花開時采割地上部分,或秋末挖根,除去雜質(zhì),曬干。
【性狀】 大薊草莖呈圓柱形,基部直徑可達(dá)1.2cm;表面綠褐色或棕褐色,有數(shù)條縱棱,被絲狀毛;斷面灰白色,髓部疏松或中空。葉皺縮,多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后呈倒披針形或倒卵狀橢圓形,羽狀深裂,邊緣具不等長的針刺;上表面灰綠色或黃棕 色,下表面色較淺,兩面均具灰白色絲狀毛。頭狀花序頂生,球形或橢圓形,總苞黃褐色,羽狀冠毛灰白色。氣微,味淡。 大薊根呈長紡錘形,常簇生而扭曲,長5~15cm,直徑0.2~0.6cm。表面暗褐色,有不規(guī)則的縱皺紋。質(zhì)硬而脆,易折斷,斷面粗糙,灰白色。氣微,味甘、微苦。
【鑒別】 本品根的橫切面:表皮細(xì)胞壁木栓化,有時脫落。皮層較寬,緊靠內(nèi)皮層處有類圓形分泌道,直徑80~130μm,較密地排列成環(huán);內(nèi)皮層明顯。韌皮部較窄。形成層斷續(xù)成環(huán)。木質(zhì)部射線較寬;導(dǎo)管少數(shù),放射狀排列,周圍常伴有木纖束髓。薄壁細(xì)胞含菊糖。 葉的表面觀:上表皮細(xì)胞多角形;下表皮細(xì)胞類長方形,壁波狀彎曲。氣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副衛(wèi)細(xì)胞3~5個。非腺毛4~18 細(xì)胞,頂端細(xì)胞細(xì)長而扭曲,直徑約7μm,壁具交錯的角質(zhì)紋理。
【炮制】 大薊草:洗凈,潤軟,切段,干燥。 大薊根:洗凈,潤透,切薄片,干燥。 大薊炭:取大薊段或根片,照炒炭法(附錄Ⅱ D)炒至表面焦黑色。
【性味】甘,苦,涼。
【歸經(jīng)】歸心、肝經(jīng)。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祛瘀消腫。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傷出血,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9~15g;外用鮮品適量,搗爛敷患處。
【貯藏】置通風(fēng)干燥處。
【備注】 (1)同屬植物中下列數(shù)種在不同地區(qū)也作大薊入藥。1.野薊 Cirsium maackii Maxim. [C. japonicum DC. var. maackii (Maxim.) Nakai]。2.虎薊 Cirsium spicatum Matsum。3.煙管薊 Cirsium pendulum Fisch.。4.青刺薊(滇大薊、白馬刺) Cirsium chlorolepis Petrak。5.藏大薊 Cirsium eriophoroideum (Hook. f.) Petrak。 (2)此外,陜西、甘肅、青海、新疆等地尚有以同科飛廉屬植物飛廉Carduus crispus L.的全草,山東以麝香飛廉Carduus nutans L.的全草混作大薊入藥。東北地區(qū)還有以小薊(刺兒菜及刻葉刺兒菜)作大薊者,按小薊雖亦有涼血止血之功,但不能消腫,此與大薊之功效有所差異,故應(yīng)分別使用,不可混淆。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