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陽關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拼音名】Dà Yánɡ Guān
【別名】棠菊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廣西斑鳩菊的根、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ernonia chingiana Hand.-Mazz.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tài)】廣西斑鳩菊 攀援灌木,高1.5-3m。幼枝被短柔毛,老枝褐色或栗褐色,變無毪人明顯條紋和黃色疏皮孔;芽被銹色絨毛。葉互生;具短柄;葉片倒卵狀長圓形或長橢圓珠筆狀長,長4-14cm,寬1.5-6.5cm,先端尖或漸尖,少有鈍或短尖,基部楔狀漸狹成較粗的長0.5-1cm的葉柄,全緣或前端具疏細齒,邊緣常具極狹的反卷,側脈4-5對,中脈和細脈在下面明顯突起,細脈疏網狀,干時褐色或黃褐色,無毛,有澤澤,下面被貼生短微毛。頭狀花序3-6個,通常生于側枝頂端或單生葉腋,排列成密或較密的總狀花序,徑達2cm,小花多數;花序梗長3-10mm;總苞寬鐘表,長12-15mm,寬15-20mm,總苞片約5層,硬質,常長于花盤,外層卵形,內層逐漸近于披針形或長圓狀披地形,具狹膜質邊緣,全部總苞片背面無毛,僅邊緣軟緣毛;花托稍凸起,徑4-5mm,具蜂窩狀小孔;花多數,全部結實,花冠管狀,白色,管部長10-11mm,檐部短,寬鐘狀。瘦果圓柱形,長7-9mm,具7條不明顯縱肋,無毛或上部被疏微毛;冠毛黃色或淡黃褐色,2層,外層短,內層糙毛狀,長約12mm,先端扁,具密細齒;ü5-9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400-770m的石山疏林,或巖石上、山坡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西、貴州。
【性味】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痙。主小兒驚風;爛瘡;目赤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