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羊鵲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藥》
【拼音名】Dì Yánɡ Què
【英文名】Herb of Birdsfoot Deervetch, Herb of Birdsfoot Trefoil, Bird's Foot Trefoil, Bird's Foot Deervetch
【別名】斑鳩窩、酸米子、小花生藤、黃花草、黃瓜草、金花菜。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百脈根Lotus corniculatus L.的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otus corniculatus L. 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收地上部分,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百脈根 多年生草本,高10-60cm。莖叢生,有疏長柔毛或后來無毛。小葉5片,3小葉生于葉柄的頂端,2小葉生于葉柄的基部;小葉柄極短,長約1mm;葉紙質,葉片卵形或倒卵形,長5-20mm,寬3-12mm,先端尖,基部圓楔形,全緣,無毛或于兩面主脈上有疏長毛;3-4朵排成頂生的傘形花序,具葉狀總苞;花長1-1.4cm;花萼黃綠色,寬鐘形,近于膜質,內外均具長硬毛,萼齒5,三釤形;蝶形花冠,黃色,旗寬倒卵形,長9-13mm,寬4-6mm,具較長的爪,翼較龍骨瓣稍長,龍骨瓣彎曲;雄蕊10,二體;子房無柄,花柱長而彎曲,柱頭小。莢果長圓筒形,褐色,長2-2.7cm,闊3-4mm,內含多粒種子。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300-3400m的冷杉和高山櫟混交林或山坡草地、田間濕潤處。 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陜西、甘肅、湖北、湖南、廣西、西藏等地。
【化學成份】 全草含山柰酚-3,7-二鼠李糖甙(kaempferi-trin),堇黃質(violaxanthin),環(huán)氧葉黃素(xanthophyllepoxide),亞麻苦甙(linamarin)。 葉含大豆皂醇(soyasopogeol)B,尿囊素(allantoin),種子含半乳糖(galactose)。
【性味】甘;微苦;涼
【歸經】肺;胃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咳平喘;利濕消痞。主風熱咳嗽;咽喉腫痛;胃脘痞滿疼痛;疔瘡;無名腫毒;濕疹;痢疾;痔瘡便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8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四川常用中草藥》:清熱,止咳,平喘,消痞滿。全草治風熱咳嗽無痰,胃部痞滿疼痛,痔瘡,下乳;花蒸豬肝、雞肝服,治眼霧。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