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倒扎龍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陜西中草藥》
【拼音名】Dǎo Zhā Lónɡ
【別名】倒毒散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刺懸鉤子的根。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蔓生小灌木,疏生瘦細而微彎的皮刺。莖枝鋪散,紫褐色,具剛毛和柔毛,或無毛,有時著地生不定根。單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小葉5~7片,矩圓狀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2.5~4厘米,頂生小葉較大,菱狀卵形,長達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邊緣有缺刻狀鋸齒,上面散生柔毛,下面有疏柔毛和皮刺;葉柄和葉軸具散生皮刺;托葉披針形,貼生葉柄上;▎紊诙讨Χ嘶2~4朵集成傘房狀;花瓣5,白色,近直立;花萼密被皮刺,裂片寬披針形,先端尾尖,內外面均被柔毛。聚合果近球形,紅色。
【生境分布】生于低山坡、路旁或灌木叢中。分布陜西、甘肅、河南、湖北、四川、云南、臺灣、西藏等地。
【性味】辛微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止痛,止帶,止汗。治腰痛,白帶,瘰疬,黃水瘡,盜汗。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3~1兩。外用:搗敷。
【備注】此外,尚有同屬植物秀麗莓的根,也作倒扎龍入藥。與本種的不同點是小葉7~11,花單生,直徑約4厘米,花瓣展開。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