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黃精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雷公炮炙論》
【拼音名】Huánɡ Jīnɡ
【別名】龍銜(《廣雅》),太陽草(張華《博物志》),白及、兔竹、垂珠、雞格(《抱樸子》),鹿竹、重樓(《別錄》),萎蕤、茍格、馬箭、筆菜(《本草圖經(jīng)》),黃芝(《靈芝瑞草經(jīng)》),筆管菜(《救荒本草》),生姜(《滇南本草》),野生姜(《本草蒙筌》),野仙姜(《廣西通志》),山生姜(《本草備要》),玉竹黃精、白芨黃精(《本草從新》),陽雀蕻(《辰溪志》),土靈芝、老虎姜(《草木便方》),山搗臼(《嶺南采藥錄》),雞頭參(《山西中藥志》),黃雞菜(《中藥志》),山姜(《湖南農(nóng)村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黃精、囊絲黃精、熱河黃精、滇黃精、卷葉黃精等的根莖。春、秋采收,以秋采者質(zhì)佳。挖取根莖,除去地上部分及須根,洗去泥土,置蒸籠內(nèi)蒸至呈現(xiàn)油潤時,取出曬干或烘干。或置水中煮沸后,撈出曬干或烘干。
【原形態(tài)】 ①黃精 多年生草本。根莖橫走,肥大肉質(zhì),黃白色,略呈扁圓柱形。有數(shù)個莖痕,莖痕處較粗大,最粗處直徑可達(dá)2.5厘米,生少數(shù)須根。莖直立,圓柱形,單一,高50~80厘米,光滑無毛。葉無柄;通常4~5枚輪生;葉片線狀披針形至線形,長7~11厘米,寬5~12毫米,先端漸尖并卷曲,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ㄒ干,下垂,花梗長1.5~2厘米,先端2歧,著生花2朵;苞片小,遠(yuǎn)較花梗短;花被筒狀,長8~13毫米,白色,先端6齒裂,帶綠白色;雄蕊6,著生于花被管的中部,花絲光滑;雌蕊1,與雄蕊等長,子房上位,柱頭上有白色毛。漿果球形,直徑7~10毫米,成熟時黑色;ㄆ5~6月。果期6~7月。 生于荒山坡及山地雜木林或灌木叢的邊緣。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河南、山西、陜西、內(nèi)蒙古等地。 ②囊絲黃精 多年生草本。根莖橫生,肥大肉質(zhì),近圓柱形,節(jié)處較膨大,直徑釣1.5厘米。莖圓柱形,高40~80厘米,光滑無毛,有時散生銹褐色斑點。葉無柄,互生;葉片革質(zhì),橢圓形,有時為長圓狀或卵狀橢圓形,長8~14厘米,寬3~6厘米,先端鈍尖,兩面均光滑無毛,葉脈5~7條;ㄒ干,總花梗下垂,長約2厘米,通常著花3~5朵或更多,略呈傘形;小花梗長約1厘米;花被綠白色,筒狀,長約2厘米,先端6齒裂;雄蕊6,花絲上有柔毛或小乳突;雌蕊1,與雄蕊等長。漿果球形,成熟時暗紫色,直徑1~1.5厘米。種子圓球形。花期4~5月。果期6~9月。 生山地。分布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湖北、江西、湖南、廣東、廣西、河南等地。 ③熱河黃精,又名:多花玉竹。 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根莖橫生,圓柱形,有節(jié)。莖直立,單一。葉互生,生于莖中部以上的無柄或有極短的柄;葉片廣橢圓形或長卵形,長3~8厘米,寬1~3厘米,先端鈍,基部圓形,全緣,下面具灰粉狀物;ㄒ干,總花梗長3~6厘米,著生4~10花,成聚傘花序;ū煌矤,乳白色,先端6裂,裂片鈍三角形;雄蕊6,著生在花被筒的中央;子房卵圓形,具細(xì)長白色花柱。漿果球形,熟時黑色。花期5月。果期6~7月。 生于林下、山坡草地。分布東北及河北、山東等地。 ④滇黃精 多年生草本,高可達(dá)1米。根莖橫生,有節(jié)。莖直立,單一。葉4~6片輪生,線形,長8~13厘米,寬1.5~2厘米,先端漸尖而卷曲,基部漸狹;無柄。花1~3朵腋生;花被筒狀,淡綠色,6裂。漿果球形,熟時橙紅色;ㄆ4~5月。 多生于陰濕的山坡林下或灌木叢中。分布云南等地。 ⑤卷葉黃精,參見老虎姜條。 同屬植物玫瑰紅黃精 (新疆)、甘肅黃精(西北,以上兩種參見羊角參條)、彎花柱黃精(寧夏)、紅果黃精(青海、甘肅)、長梗黃精(浙江、福建)、深山黃精(浙江、江西)等在少數(shù)地區(qū)亦作黃精使用。
【生境分布】主產(chǎn)貴州、湖南、浙江、廣西、河北、內(nèi)蒙古、遼寧、山西。
【性狀】干燥根莖,呈不規(guī)則的圓錐狀,形似雞頭(習(xí)稱雞頭黃精),或呈結(jié)節(jié)塊狀似姜形(習(xí)稱姜形黃精)。分枝少而短粗,長3~10厘米,直徑1~3厘米。表面黃白色至黃棕色,半透明,全體有細(xì)皺紋及稍隆起呈波狀的環(huán)節(jié),地上莖痕呈圓盤狀,中心常凹陷,根痕多呈點狀突起,分布全體或多集生于膨大部分。干燥者質(zhì)硬,易折斷,未完全干燥者質(zhì)柔韌;斷面淡棕色,呈半透明角質(zhì)樣或蠟質(zhì)狀,并有多數(shù)黃白色小點。無臭,味微甜而有粘性。以塊大、色黃、斷面透明、質(zhì)潤澤、習(xí)稱冰糖渣者為佳。
【化學(xué)成份】 黃精的根莖含粘液質(zhì)、淀粉及糖分。 囊絲黃精的根莖含吖丁啶羧酸、天門冬氨酸、高絲氨酸、二氨基丁酸、毛地黃糖甙以及多種慧醌類化合物。葉含牡荊素木糖甙和5,4′-二羥基黃酮的糖甙。
【藥理作用】 ①抗菌作用 黃精在試管內(nèi)對抗酸菌有抑制作用,其煎劑對實驗性結(jié)核病的豚鼠,在感染結(jié)核菌同時給藥與感染后淋巴腫大再給藥,均有顯著的抑菌效果,且能改善健康狀況,其療效與異煙肼接近。對傷寒桿菌僅有微弱的抑制作用(抗菌最低濃度為500~1000毫克%),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無抑制作用(抗苗最低濃度)1000毫克%)。但也有報道黃精粗制劑及水抽出液,對上述兩種細(xì)菌均有抑制作用。其1:10濃度對腺2病毒有延緩作用,對皰疹病毒有抑制作用。 ②抗真菌作用 黃精醇提水溶液2%以上濃度便開始對多種真菌有抑制作用,如堇色毛癬菌、紅色表皮癬菌等,其水抽出物對石膏樣毛癬菌及考夫曼-沃爾夫氏表皮癬菌有抑制作用,但有報道其10%煎劑儀對羊毛樣小孢子菌有輕度的抑制作用,而對其他多種真菌無效。 ③降壓作用 黃精的水浸出液,乙醇-水浸出液和30%乙醇浸出液均有降低麻醉動物血壓的作用。
【炮制】黃精:洗凈泥土,略潤,切片,曬干。酒黃精:取揀凈的黃精,洗凈,用酒拌勻,裝入容器內(nèi),密閉,坐水鍋中,隔水燉到酒吸盡,取出,切段,晾干。(每黃精100斤,用黃酒50斤)
【性味】 甘,平。 ①《別錄》:味甘,平,無毒。 ②《四聲本草》:寒。
【歸經(jīng)】 入脾、肺、腎經(jīng)。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脾、肺二經(jīng)。 ②《玉楸藥解》:入足太陰脾、足陽明胃。 ③《本草再新》:入心,脾、肺、腎。
【功能主治】 補中益氣,潤心肺,強筋骨。治虛損寒熱,肺癆咳血,病后體虛食少,筋骨軟弱,風(fēng)濕疼痛,風(fēng)癩癬疾。 ①《別錄》:主補中益氣,除風(fēng)濕,安五臟。 ②《日華子本草》:補五勞七傷,助筋骨,止饑,耐寒暑,益脾胃,潤心肺。 ③《滇南本草》:補虛添精。 ④《綱目》:補諸虛,止寒熱,填精髓,下三尸蟲。 ⑤《本草從新》:平補氣血而潤。 ⑥《現(xiàn)代實用中藥》:用于間歇熱、痛風(fēng)、骨膜炎、蛔蟲、高血壓。 ⑦《四川中藥志》:補腎潤肺,益氣滋陰。治脾虛面黃,肺虛咳嗽,筋骨酸痹無力,及產(chǎn)后氣血衰弱。 ⑧《湖南農(nóng)村常用中草藥手冊》:補腎健脾,強筋壯骨,潤肺生津。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注意】 中寒泄瀉,痰濕痞滿氣滯者忌服。 ①《綱目》:忌梅實,花、葉、子并同。 ②《本經(jīng)逢原》:陽衰陰盛人服之,每致泄瀉痞滿。 ③《得配本草》:氣滯者禁用。 ④《本草正義》:有濕痰者弗服。胃納不旺者,亦必避之。
【附方】 ①壯筋骨,益精髓,變白發(fā):黃精、蒼術(shù)各四斤,枸杞根、柏葉各五斤,天門冬三斤。煮汁一石,同曲十斤,糯米一石,如常釀酒飲。(《綱目》) ②補精氣:枸杞子(冬采者佳),黃精等分。為細(xì)末,二味相和,搗成塊,捏作餅子,干復(fù)搗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水送下。(《奇效良方》枸杞丸) ③治脾胃虛弱,體倦無力:黃精、黨參、淮山藥各一兩,蒸雞食。(《湖南農(nóng)村常用中草藥手冊》) ④治肺勞咳血,赤白帶:鮮黃精根頭二兩,冰糖一兩,開水燉服。(《閩東本草》) ⑤治肺結(jié)核,病后體虛:黃精五錢至一兩。水煎服或燉豬肉食。(《湖南農(nóng)村常用中草藥手冊》) ⑥治小兒下肢痿軟:黃精一兩,冬蜜一兩。開水燉服。(《閩東本草》) ⑦治胃熱口渴:黃精六錢,熟地、山藥各五錢,天花粉,麥門冬各四錢。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⑧治眼,補肝氣,明目:蔓菁子一斤(以水淘凈),黃精二斤(和蔓菁子水蒸九次,曝干)。上藥,搗細(xì)羅為散。每服,空心以粥飲調(diào)下二錢,日午晚食后。以溫水再調(diào)服。(《圣惠方》蔓菁子散) ⑨治榮氣不清,久風(fēng)入脈,因而成癩,鼻壞色敗,皮膚癢潰:黃精根(去皮洗凈)二斤。日中曝令軟,納粟米飯甑中同蒸之,二斗米熟為度,不拘時服。(《圣濟總錄》) ⑩治蟯蟲病:黃精八錢,加冰糖二兩,燉服。(《福建中醫(yī)藥》(6):44,1965)
【各家論述】 ①《本經(jīng)逢原》:黃精,寬中益氣,使五藏調(diào)和,肌肉充盛,骨髓強堅,皆是補陰之功。 ②《本草便讀》):黃精,為滋膩之品,久服令人不饑,若脾虛有濕者,不宜服之,恐其膩膈也。此藥味甘如飴,性平質(zhì)潤,為補養(yǎng)牌陰之正品。
【臨床應(yīng)用】 ①治療肺結(jié)核 取黃精經(jīng)蒸曬干燥,洗凈,切碎,加水5倍,用文火煎熬24小時,濾去渣,再將濾液用文火煎熬,不斷攪拌,待熬成浸膏狀,冷卻,裝瓶備用。一般5斤黃精可制黃精浸膏1斤,每毫升相當(dāng)于黃精5克。劑量:每日4次,每次10毫升。臨床觀察19例,均屬浸潤型肺結(jié)核。其中浸潤期9例,浸潤溶解期2例,溶解播散期及吸收好轉(zhuǎn)期各1例,靜止期6例。兩側(cè)病變者11例,有空洞者6例,經(jīng)單獨內(nèi)服黃精浸膏2個月后,病灶完全吸收者4例,吸收好轉(zhuǎn)者12例,無改變者3例。6例空洞,2例閉合,4例有不同程度的縮小。痰集菌檢查多數(shù)轉(zhuǎn)陰;血沉絕大部分病例均恢復(fù)正常值。體重及臨床癥狀也有所改善。 ②治療癬菌病 取黃精搗碎,以95%酒精浸1~2天,蒸餾去大部分酒精,使?jié)饪s,加3倍水,沉淀,取其濾液,蒸去其余酒精,濃縮至稀糊狀,即成為黃精粗制液。使用時直接搽涂患處,每日2次。一般對足痹、腰癬都有一定療效,尤以對足癬的水皰型及糜爛型療效最佳。對足癬的角化型療效較差,可能是因霉菌處在角化型較厚的表皮內(nèi),而黃精無剝脫或滲透表皮能力之故。黃精粗制液搽用時無痛苦,亦未見變壞的不良反應(yīng),缺點是容易污染衣服。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