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紅榔木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出自《文山中草藥》。
【拼音名】Hónɡ Lánɡ Mù
【別名】大樹皮
【來源】 藥材基源:為榆科植物毛榆的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Ulmus adrossowii Litw.var.virgata(Planch.)Grudz.[U.virgata Wall.ex Planch.;U.Pumila L.var.pilosa Rehd.] 采收和儲藏:四季可采,去外皮,取第2層皮,曬干研粉。
【原形態(tài)】落葉喬木。樹皮縱裂;當年生枝密被柔毛。葉互生;葉柄長0.3-0.7cm;托葉早落;葉片卵形、橢圓形,稀菱形或倒卵形,長3-8cm,寬2-3.5cm,先端漸尖,基部斜寬楔形,上面密生硬毛,粗糙,下面有柔毛,尤以脈上顯著,有時無毛,但至少脈腋有簇生毛,邊緣具重鋸齒。翅果圓形或近圓形,長8-15mm,寬6-12mm,無毛,果翅淡綠色,果核部分淡紅色,位于翅果中部,果梗被毛;、果期2-3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200-2400m的坡地及山谷闊葉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苦;澀;性平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止血止痛。主骨折;跌打傷痛;外傷出血;胃腸出血;尿血。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3-6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