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黃水藨葉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拼音名】Huánɡ Shuǐ Pāo Yè
【英文名】leaf of Common Fibraurea
【別名】黃水泡葉、藥黃泡葉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光滑高梁泡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ubus lambertianus Ser.var.glaber Hems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摘,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光葉高梁泡 半常綠蔓性灌木。枝有棱,散生鉤狀皮刺,幼時(shí)有密氈毛或近無毛。葉互生,葉柄長2-5cm,具稀疏的細(xì)刺;托葉披針形,具數(shù)個(gè)線形裂片;葉片卵形至長橢圓狀卵形,長7-12cm,寬4-7cm,先端漸尖,基部心形,邊緣有圓齒牙及波狀淺裂,兩面均光滑無毛。圓錐花序長頂生,長8-14cm,花白色,直徑約8mm;萼片近無毛,通常有腺體,宿存;花瓣少有大于萼片者。聚合果近球形,直徑6-7mm,由少數(shù)小核果集合而成,黃色或橙黃色;ㄆ8-9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2500m的山坡、多石礫山溝或林緣。 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北、陜西、甘肅、四川、云南、貴州等地。
【性味】苦;涼
【歸經(jīng)】肺經(jīng)
【功能主治】解毒除濕,解毒斂瘡。主風(fēng)濕感冒,水火燙傷,濕熱瘡瘍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 10-30g。外用:適量,研末罨;或鮮品敷。
【附方】①治黃水瘡: 黃水藨葉,曬干研末,撒于瘡上,末破者調(diào)麻油或菜油外涂;或用葉搗爛,兌米醋搽。②治小兒口角周圍腐爛流黃水: 黃水藨葉搗敷之, 干則另換鮮藥。(性味以下出《貴州民間藥物》)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