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黃梢蛇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廣西中藥志》
【拼音名】Huánɡ Shāo Shé
【別名】過樹龍,上竹龍、黃肚龍、索蛇
【來源】為游蛇科動物灰鼠蛇除去內臟的全體。于9~10月間捕捉。捕得后,剖腹除去內臟。拭凈,鮮用或烘干用。
【原形態(tài)】 全長120~160厘米。眼大,瞳孔圓形。頰鱗3片,少數(shù)2或4片;上唇鱗8片,偶為7或10片,第4、5片入眼。眼前鱗2片,眼后鱗2~3片。前顳鱗2片,個別的1片;后顳鱗2片,體鱗光滑,或在體后中央有少數(shù)幾行起棱,頸部鱗列為15行,亦有個別為14、16、17或19行者,體中部為13行,少數(shù)14~15行。肛前鱗11行,腹鱗160~169片,尾下鱗103~126對。體背面暗灰色,各鱗片邊緣暗褐色,中間藍褐色。自體的前部起,由各鱗中間的藍褐色前后相連而成藍褐色縱走線。腹鱗淡黃色,各鱗二側藍灰色,至尾部而呈暗褐色。 棲于平原及山區(qū)丘陵地帶,常營樹上生活。以鳥類、蛙類、鼠類、蜥蜴等動物為食。無毒,但常輕易咬人。
【生境分布】分布浙江、江西、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湖南、云南等地。
【功能主治】治風濕關節(jié)痛,麻痹,癱瘓。
【用法用量】內服:與吹風蛇、金環(huán)蛇同浸制三蛇酒。適量飲。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