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黃藤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出自《廣西中藥志》。
【拼音名】Huánɡ Ténɡ
【英文名】Common Fibraurea Stem
【別名】土黃連、 黃連藤、伸筋藤、山大王、大黃藤、天仙藤、金鎖匙。
【來源】 藥材基源:為防己科植物黃藤的根莖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Fibraurea recisa Pierre[F.tincruria Lour.] 采收和儲藏:根、莖全年均可采,切片,曬干;葉春、夏季采,曬干。
【原形態(tài)】藤黃連 木質(zhì)大藤本,長達10m。根和莖的木質(zhì)部均鮮黃色,甚苦。莖粗壯,常扭曲,灰棕色,具深溝狀理解紋。葉柄長5-14cm,兩面三刀端明顯膨大;葉片革質(zhì),長圓狀卵形或長圓狀橢圓形,有時闊卵形長10-25cm,寬4-llcm,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回或鈍,兩面均有光澤,高基3-5脈,側(cè)脈及網(wǎng)脈均在背面凸起。圓錐花序生于無葉的老枝或老莖上,闊大而疏散,長達30cm;花單性異株,花被片8-12自外向內(nèi)漸大,最里面的長約2.5mm;雄花雄蕊3,分離,花絲肥厚;雌花具3心皮。核果長圓狀橢圓形,長1.8-3cm,黃色,內(nèi)果皮木質(zhì);ㄆ诖耗┫某,果或秋冬季。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谷密林中或石壁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東、廣西、云南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 根圓柱形,少數(shù)扭曲,偶有分枝,直徑0.5-3cm。表面黃棕色,具不規(guī)則縱棱,皮孔橫向,有支根痕,栓皮易脫落。質(zhì)硬,斷面鮮黃色,有菊花狀紋理和裂隙。 氣微,味極苦。莖圓柱形,少數(shù)彎曲,直徑可達3cm或更祖。表面暗灰黃色至灰綠色,節(jié)徽隆起,斷面鮮黃色,中心有髓。味苦。葉卵形或長圓形,長11-23cm,寬5.5-14cm。暗灰綠色至暗黃棕色,先端具短尖,基部圓鈍,全緣,兩面無毛,離基3-5脈,葉脈兩面突出,下面較明顯;葉柄長5-14cm,兩端腫脹,近基部盾狀著生。革質(zhì)而脆。氣、味微弱。根、莖以條粗、斷面色黃者為佳。 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木栓層多已脫落,殘留部分為數(shù)至 10余列木柱細胞。中柱鞘為石細胞環(huán)帶。韌皮射線寬闊,呈漏斗狀,有石細胞。木質(zhì)部發(fā)達,周圍的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莖橫切面:木栓層通常由數(shù)條寬窄相間的木栓細胞帶組成,皮層狹窄。中柱鞘纖維間有石細胞,并與射線部位的石細胞群相連成波浪形環(huán)。維管束雙韌型皮層、射線及髓有單個大型石細胞散在,石細胞壁厚,層紋、孔溝明顯。根、莖的石細胞含草酸鈣方晶,薄壁細胞含淀粉粒。葉表面觀:上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下表皮細胞不規(guī)則多邊形,垂周壁較平直;氣孔不定式。上下表皮細胞均含細小的草酸鈣棱晶。葉橫切面:上下表皮細胞長方形或方形。外被角質(zhì)層。柵欄細胞1列。支柱細胞大型,多分枝,壁厚,層紋明顯,貫穿于葉肉組織中。
【化學成份】黃藤根含黃藤內(nèi)酯(fibralactone),掌葉防已堿(palmatine),藥根堿(jatrorrhizine),偽非洲防已堿(pseudo-colum-bamine),黃藤素甲(fibranine),黃藤素乙(fibraminine)。
【藥理作用】 1.掌葉防己堿及藥根堿對蛙中樞神經(jīng)糸統(tǒng)有麻痹作用:掌葉防己堿對哺乳類動物亦有此作用,并能使呼吸中樞麻痹;二者靜脈注射都有降壓作用,以掌葉防己堿作用較強;麻醉兔靜脈注射掌葉防己堿10mg/kg,立即出現(xiàn)血壓下降,其降壓幅度達16%-72%,持續(xù)1.5-5小時,無快速耐受性;灌胃給藥亦有效;大鼠皮下注射掌葉防己堿5mg/kg,半小導時后耳殼潮紅,前后爪出現(xiàn)明顯水腫,此作用可被苯海拉明及雙芐胺對抗;掌葉防己堿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136mg/kg;14mg/kg每天給兔灌胃一次,連給10天,一般狀態(tài)、肝、腎功能及心電圖皆無顯著改變。 2.大黃藤素對福氏及宋內(nèi)痢疾桿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鏈球菌、亞洲甲型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藥根堿對離體豚鼠左心房有正性肌力作用,此作用與細胞外鈣內(nèi)流有關。藥根堿對兔離體主動動脈和鼠離體輸精管的實驗表明能阻斷腎上腺素α1受體,對α2受體呈現(xiàn)部分激動作用。藥根堿10mg/kg靜脈注射對大鼠心肌缺血和復灌性損傷有保護作用。
【鑒別】 理化鑒別 取根粗粉1g,用適量乙醇回流1h,取濾液濃縮至少量備用。(1)取上述溶液,滴加改良碘化鉍鉀試液,產(chǎn)生紅棕色沉淀。(檢查生物堿)(2)薄層色譜取上述乙醇液作供試品,以掌葉防已堿作對照品,分別點樣于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 葉表面觀:上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下表皮細胞不規(guī)則多邊形,垂周壁較平直;氣孔不定式。上下表皮細胞均含細小。 的草酸鈣棱晶。 葉橫切面:上下表皮細胞長方形或方形。外被角質(zhì)層。柵欄細胞1列。支柱細胞大型,多分枝,壁厚,層紋明顯,貫穿于葉肉組織中。甲醇-氨水(20:1:0.25)和氯仿丙酮-甲醇(5:5:1.5)為展開劑作二次展開,展距13cm。以改良碘化鉍鉀試液顯色,供試品色譜與對照品色譜相應們置均顯橘紅色。
【性味】苦;性寒
【歸經(jīng)】心;肝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濕。主急性扁桃體炎,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結膜炎;黃疸;胃腸炎;痢疾;小兒消化不良;飲食中毒;輸卵管炎;急慢性子宮內(nèi)膜炎;急性盆腔炎;陰道炎;瘡癤;燒燙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煎水洗患處。
【注意】脾胃虛寒者慎服。
【附方】①治傳染性肝炎: 黃藤一至二兩,酸咪咪(大葉酸漿草)五錢。煮豬骨或雞肉服,也可蒸甜酒服。 (廣西《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處方集》)②治天泡瘡: 黃藤五錢,山東管五錢。共研末,開茶油調(diào)涂患處。 (《陸川本草》)
【臨床應用】 1.預防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取黃藤1斤,加水5斤,煮沸半小時。每次服煎液1-3匙,每日2次。也可摘鼻噴喉。有一定預防作用。 2.治療瘤型麻風反應:將黃藤根制成20%的黃藤露。第1天服一次50ml,第2天加至100ml,分2次服。10天為一療程。一般服2個療程,重者3個療程。治療13例,麻風反應均消失,僅 1例于3個月后復發(fā)。初步觀察,對結節(jié)紅斑效果最為顯著,一般5天左右即可消退、脫皮;對神經(jīng)痛在7天內(nèi)亦可減輕或消失。此外,還能使病人食欲增加,睡眠轉(zhuǎn)好,精神欣慰和降低細菌指數(shù)等作用。黃藤的每日劑量應控制在生藥20g左右(極量不超過生藥30g),一般只有口腔干燥,四肢末端發(fā)脹等副作用,無需藥物處理,只要注意補充水分和休息即可自行消失。如服用過量可出現(xiàn)中毒反應。 3.其他:取黃藤0.5斤,加水5斤煮沸15分鐘,過濾。用于洗滌傷口,有防止發(fā)炎化膿的作用。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