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月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本草拾遺》
【拼音名】Hǎi Yuè
【別名】鏡魚(《臨海異物志》),以下魚(《食療本草》),海鏡、膏葉盤(《嶺表錄異》),蠣鏡(《閩中海錯(cuò)疏》),石鏡(《海南志》),窗貝(《動物學(xué)大辭典》)。
【來源】為不等蛤科動物海月的肉。全年均有。退潮時(shí),到海灘上捕取。
【原形態(tài)】 貝殼2片,圓形而扁平,殼質(zhì)薄,透明,邊緣很易破碎。左右兩殼不等,左殼較凸,右殼較平。殼面放射肋及同心的生長紋都極細(xì)密,近腹緣的生長紋略呈鱗片狀。殼表面白色,頂部微紫色。殼內(nèi)面亦白色,具云母樣光澤。鉸合部大,右殼具有2枚長度不等的齒尖,作∧字形排列,左殼相應(yīng)的部位,形成2條凹陷,上有紫黑色的韌帶。閉殼肌1個(gè),閉殼肌痕圓形,位于殼的中央。足部退化成指狀。 生活于暖海潮間帶中下區(qū)及淺海沙質(zhì)或泥沙質(zhì)的海灘表面。右殼朝下,左殼向上。
【生境分布】分布東南沿海。
【性味】 甘,平。 ①崔禹錫《食經(jīng)》:味辛,太冷,無毒。 ②《綱目》:甘辛,平,無毒。
【功能主治】 ①崔禹錫《食經(jīng)》:主利大小腸,除關(guān)格,黃疸,消渴。 ②《食療本草》:主消痰,以生椒醬調(diào)和食之良。能消諸食,使人易饑。
【備注】本動物的殼(海月亮)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