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黑芝麻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晶珠本草》記載:芝麻分黑白兩種。除顏色不同外,形狀大小一樣,扁而微橢圓形,上大下小,有棱,略像菥蓂子,用指擠壓有油性。治龍病、鎮(zhèn)風(fēng),增加體力。巴保說:芝麻性溫、緩、涼、重,化味辛。生發(fā),增生體力,澀尿,舒心,提升胃溫,生培根、赤巴。讓鈞多杰說:黑、白芝麻均祛風(fēng),治龍病。
【拼音名】Hēi Zhī Mɑ
【別名】胡麻、巨勝、狗虱、烏麻、烏麻子、油麻、油麻子、黑油麻、脂麻、巨勝子、黑脂麻、烏芝麻、小胡麻
【來源】 藥材基源:為胡麻科植物芝麻的黑色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esamum indicum L.[S.orientale L] 采收和儲藏:8-9月果實呈黃黑時采收,割取全株,捆扎成小把,頂端向上,曬干,打下種子,去除雜質(zhì)后再曬。
【原形態(tài)】芝麻,一年生草本,高80-180cm。莖直立,四棱形,棱角突出,基部稍木質(zhì)化,不分枝,具短柔毛。葉對生,或上部者互生;葉柄長1-7cm;葉片卵形、長圓形或披針形,長5-15cm,寬1-8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有鋸齒或下部葉3淺裂,表面綠色,背面淡綠色,兩面無毛或稍被白以柔毛;▎紊,或2-3朵生于葉腋,直徑1-1.5cm;花萼稍合生,綠色,5裂,裂片披針形,長5-10cm,具柔毛;花冠筒狀,唇形,長1.5-2.5cm,白色,有紫色或黃色采暈,裂片圓形,外側(cè)被柔毛;雄蕊4,著生于花冠筒基部,花藥黃色,呈矢形;雌蕊1,心皮2,子房圓錐形,初期呈假4室,成熟后為2室,花柱線形,柱頭2裂。蒴果橢圓形,長2-2.5cm,多4棱或6、8棱,縱裂,初期綠色,成熟后黑褐色,具短柔毛。種子多數(shù),卵形,兩側(cè)扁平,黑然、白色或淡黃色;ㄆ5-9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常栽培于夏季氣溫較高,氣候干燥,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地區(qū)。 資源分布:我國除西藏高原外,各地區(qū)均有栽培。
【性狀】 性狀鑒別:本品扁卵圓形,長2.5~4mm,寬1.5~2mm,一端鈍圓,另端尖,厚約1mm,表面黑色,有網(wǎng)狀皺紋或不明顯,擴(kuò)大鏡下可見細(xì)小疣狀突起,邊緣平滑或有2圈凸起的棱線,尖端有圓點狀棕色的種臍,種皮膜質(zhì)。胚乳白色,肉質(zhì),包于胚外成1薄層。胚直生,有2片大形白色的子葉,油性。氣微弱,味淡,壓碎后有麻油香氣。 顯微鑒別:種子橫切面:種皮部分最外為1列柵狀排列的圓柱形細(xì)胞,外壁略向外凸出呈圓頭狀,細(xì)胞中充滿黑色素,并含一枚大型的球狀草酸鈣結(jié)晶團(tuán),系由大量小柱晶結(jié)合而成,向內(nèi)為一列扁形細(xì)胞,壁薄,細(xì)胞腔內(nèi)常見分散的小柱晶,再向內(nèi)可見數(shù)層頹廢的壓扁的外胚乳細(xì)胞,內(nèi)胚乳為3~4層薄壁細(xì)胞,多角形。子葉呈雙面型,上表皮之下為圓柱形的柵欄細(xì)胞。胚乳與胚的細(xì)胞內(nèi)均充滿淀粉粒和脂肪油。 粉末鑒別:黑灰色,油性,具香氣。外種皮細(xì)胞表面觀呈多角形,細(xì)胞內(nèi)充滿黑色素,并含一枚大型的球狀草酸鈣結(jié)晶團(tuán),直徑25~48μm。子葉及胚乳細(xì)胞類圓形,含大量糊粉粒。游離糊粉粒卵圓形,長3~7μm,內(nèi)含一個球晶體及一個方形或多角形的擬晶體。脂肪油滴散在。
【化學(xué)成份】黑芝麻種子含脂肪油可達(dá)55%,油中含油酸(約48%)、亞油酸(約37%)、棕櫚酸、硬脂酸、花生油酸、廿四烷酸的甘油脂,并含芝麻素(sesamin C(20)H(18)O(6))、芝麻林素(sesamolin,C(20)H(18)O(7))、芝麻酚(sesamol,C(7)H(6)O(3))、維生素E、植物甾醇、卵磷脂等成分。尚含胡麻甙(pedaliin)、蛋白質(zhì)及寡糖類、車前糖(planteose)、芝麻糖(sesamose)。以及少量磷、鉀及細(xì)胞色素C(cytochromec)、葉酸,煙酸、蔗糖、戊聚糖和多量的鈣等。
【藥理作用】 1.降血糖作用:種子提取物給大鼠口服,可降低血糖,增加肝臟及肌肉中糖元的含量,但大劑量則降低糖元含量。 2.促腎上腺作用:黑芝麻0.2ml/100g體重喂飼大鼠,可增加腎上腺中抗壞血酸及膽固醇含量。 3.抗炎作用:滅菌的芝麻油涂布皮膚粘膜,有減輕刺激,促進(jìn)炎癥恢復(fù)等作用。 4.致瀉作用:種子有致瀉作用。 5.對心血管作用:黑芝麻中的亞油酸可使血中膽固醇含量降低,有防治冠狀動脈硬化的作用。
【性味】味甘;性平
【歸經(jīng)】肝;脾;腎經(jīng)
【功能主治】補(bǔ)益肝腎;養(yǎng)血益精;潤腸通便。主肝腎不足所致的頭暈耳鳴、腰腳痿軟、須發(fā)早發(fā)、肌膚干燥;腸燥便秘;婦人乳少;癰瘡濕疹;風(fēng)癩疬瘍;小兒瘰疬;湯火傷;痔瘡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浴或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