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苦碟子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遼寧
【拼音名】Kǔ Dié Zi
【別名】滿天星(《黑龍江省主要野生藥用植物的鑒別及中草藥新制劑》)。
【來源】為菊科植物抱莖苦荬菜的當(dāng)年生幼苗。夏季采收,晾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可達(dá)1米許。根粗壯而垂直。莖直立。根生葉排成蓮座狀,葉片長圓狀倒披針形,倒向羽裂狀或羽狀缺刻,先端短尖或鈍圓,基部慚狹成柄,花期通常不萎落;莖生葉基部抱莖。頭狀花序排成傘房狀;總苞圓摘狀,外層苞片極短小,內(nèi)層苞片線狀披針形;花黃色,全部為舌狀花,先端5齒裂;花柱細(xì)長,柱頭2裂,冠毛白色,一層。瘦果紡錘形,稍扁,果喙長約為瘦果的1/4,通常與瘦果不同色;ㄆ诖杭尽
【生境分布】生于山腳、路邊、疏林內(nèi)、河邊。分布東北及內(nèi)蒙古等地。
【化學(xué)成份】含黃酮類。
【藥理作用】具鎮(zhèn)痛、鎮(zhèn)痙作用,其鎮(zhèn)痛效果與總黃酮之含量并不平行。并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性味】 ①《內(nèi)蒙古中草藥》:苦,寒。 ②苦辛,平。(遼寧)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排膿,止痛。治闌尾炎,腸炎,痢疾,各種化膿性炎癥,吐血,衄血,頭痛,牙痛,胸、腹痛,黃水瘡,痔瘡。 ①《內(nèi)蒙古中草藥》:清熱解毒,涼血,活血,排膿,治闌尾炎,腸炎,痢疾,瘡癤癰腫,吐血,衄血。 ②止痛。治頭痛,牙痛,胸痛,胃、腹痛,外傷疼痛以及中、小手術(shù)后疼痛。(遼寧)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或制成片劑,1~2片。外用:煎水熏洗或研末調(diào)敷。
【附方】 ①治闌尾炎:抱莖苦荬菜五錢,薏苡一兩,附子二錢。水煎,日服二次。 ②治黃水瘡:抱莖苦荬菜。研末,香油調(diào)敷。 ③治痔瘡:抱莖苦荬菜。切碎,煎水熏洗。(選方出《內(nèi)蒙古中草藥》)
【備注】本品的變種秋抱莖苦荬菜亦同等入藥。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