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苦壺盧子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綱目》
【拼音名】Kǔ Hú Lú Zǐ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苦葫蘆的種子。秋后采取成熟果實(shí),剖取種子,曬干。
【性味】《綱目》: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 治水腫,小便不通,鼻塞,鼻息,齲齒,聤耳。 ①《綱目》:治癰疽惡瘡,疥癬,齲齒有蟲匿者。 ②《本草求真》:治諸般齒病或目翳、鼻塞。
【用法用量】內(nèi)服:入丸、散。外用:煮汁涂、煎水含漱或研末點(diǎn)涂。
【附方】 ①治大腹水腫:苦壺盧子二兩(微炒),搗細(xì)羅為散。以粥飲調(diào)下二錢。 ②治小便不通:螻蛄三枚(微炒),苦壺盧子三十粒(微炒)。上藥,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以冷水調(diào)下一錢。 ③治鼻塞,眼昏頭疼,胸悶:苦壺盧子一兩,以童子小便一中盞浸之,夏一日,冬七日。取汁少許,滴入鼻中。(腦瀉散) ④治鼻內(nèi)息肉:苦壺盧子,苦丁香等分。入麝香少許,為末。紙拈點(diǎn)之。 ⑤治齲齒疼痛:苦壺盧子半斤,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含漱口,吐之。莖葉亦可用。 ⑥治齒匿口臭:苦壺盧孑,為末,蜜丸,半棗大。每旦漱口了,含一丸,仍涂齒斯上,涎出,吐去。 ⑦治聤耳出膿:干苦壺盧子一分,黃連半錢。為末。以綿先繳凈,吹入半字,日二次。(選方出《圣惠方》)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