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藍花龍膽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出自于《西藏常用中草藥》尚有同屬植物雙色龍膽功用相同,在西藏地區(qū)亦同等使用
【拼音名】Lán Huā Lónɡ Dǎn
【來源】 藥材基源:為龍膽科植物絲柱花龍膽的帶根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entiana filistyla Balf.f.et Forrestex Marq.[Gentianodes filistyla (Balf.F.Et Forrest)A.Et D.Love」 采收和儲藏:8~9月采收,洗凈,晾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2-5cm。具短的匍匐莖。枝少數(shù)叢生或單生,黃綠色,基部有宿存的黑褐色枯存殘葉。葉密集,蓮座狀;葉柄寬,扁平,膜質(zhì);葉片匙形或倒卵狀匙形,長4-8.5mm,寬2.5-5mm,先端圓形,基部漸狹,邊緣平滑;葉脈1-3條;▎紊,基部包圍于上部葉叢中;花萼筒倒錐狀筒形,長8-11mm,裂片披針形或狹長圓形;花冠藍色,漏斗形,長3-4cm,裂片長3.5-4mm,褶偏斜,截形,邊緣嚙蝕形;雄蕊著生于花冠筒中部;子房卵狀披針形,柱頭2裂。蒴果內(nèi)藏,長10-12mm,桶長約10mm。種子扁平,褐色,表面具淺蜂窩狀網(wǎng)隙;、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900-4500m的高山草甸、山坡草地及山坡巖石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苦;性寒
【歸經(jīng)】膽;肝經(jīng)
【功能主治】清肝利膽。主濕熱黃疸;目赤腫痛;咽炎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6g。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