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木賊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嘉祐本草》
【拼音名】Mù Zéi
【別名】木賊草(《木草經疏》),銼草(《盛京通志》),節(jié)節(jié)草(《植物名實圖考》),節(jié)骨草(《東北藥植志》),擦草、無心草(《山西中藥志》)。
【來源】為木賊科植物木賊的全草。夏、秋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按粗細扎成小捆,陰干或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50厘米以上。根莖短,黑色,匍匐,節(jié)上長出密集成輪生的黑褐色根。莖叢生,堅硬,直立不分枝,圓筒形,直徑4~8毫米,有關節(jié)狀節(jié),節(jié)間中空,莖表面有20~30條縱肋棱,每棱有兩列小疣狀突起。葉退化成鱗片狀,基部合生成筒狀的鞘,鞘長6~10毫米,基部有1暗褐色的圈,上部淡灰色,先端有多數棕褐色細齒狀裂片,裂片披針狀錐形,先端長,銳尖,背部中央有1淺溝,裂片早落,僅在莖先端及幼莖上者不脫落。孢子囊穗生于莖頂,長圓形,長1~1.5厘米,先端具暗褐色的小尖頭,由許多輪狀排列的六角形盾狀孢子葉構成,沿孢子葉的邊緣生敖個胞子囊,孢子囊大形。孢子多數,同型,圓球形,有2條絲狀彈絲,十字形著生,卷繞在孢子小,遇水即彈開,以便繁殖。孢子囊穗6~8月間抽出。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下陰濕處、河岸濕地、溪邊,喜陰濕的環(huán)境,有時也生于雜草地。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安徽、湖北、四川、貴州、云南、山西、陜西、甘肅、內蒙古、新疆、青海等地。主產東北及陜西、湖北等地。
【性狀】干燥全草,呈長管狀,中空有節(jié),不分枝。長30~60厘米,直徑約5毫米,每節(jié)長3~6厘米。表面灰綠色或黃綠色,有多數縱枝,順直排列,其上密生細刺,觸之有粗糙感。節(jié)處有筒狀深棕色的鱗葉。易自節(jié)處拔脫。質脆,易折斷,斷面中空,內有灰白色或淺綠色的薄瓤。氣無,味甘,微苫澀。以莖粗長、色綠、質厚、不脫節(jié)者為佳。
【炮制】洗凈,稍潤,剪去根部,切段,晾干。
【性味】 甘苦,平。 ①《嘉祜本草》:味甘微苦,無毒。 ②《綱目》:溫。 ③《本草正》:味微苦微甘。
【歸經】 入肺、肝、膽經。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肺經。 ②《本草經疏》:入足厥陰、少陽二經血分。 ③《本草匯言》:入手、足三陽經。
【功能主治】 疏風散熱,解肌,退翳。治目生云翳,迎風流淚,腸風下血,血痢,脫肝,瘧疾,喉痛,癰腫。 ①《嘉祜本草》:主目疾,退翳膜。又消積塊,益肝膽,明目,療腸風,止痢及婦人月水不斷。 ②《綱目》:解肌,止淚,止血,去風濕,疝痛,大腸脫肛。 ③《本草正》:發(fā)汗,解肌。治傷寒,瘧疾。去風濕,散火邪。 ④《玉楸藥解》:平瘡瘍腫硬,吐風狂痰涎。治癰疽瘰疬,疔毒,癤腫,汗斑,粉渣,崩中赤白諸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
【注意】 氣血虛者慎服。 ①《本草經疏》:目疾由于怒氣及暑熱傷血、暴赤腫痛者,非其所任。 ②《本草匯言》:多服損肝,不宜久服。 ③《本經逢原》:多用令人目腫,若久翳及血虛者非所宜。
【附方】 ①治目障昏矇多淚:木賊草(去節(jié))一兩,為末,和羊肝搗為丸,早晚各食后服二錢,白湯下。(《方脈正宗》) ②治目昏多淚:木賊(去節(jié)),蒼術(泔浸)各一兩。為末,每服二錢,茶凋下,或蜜丸亦可。(《圣惠方》) ③治風寒濕邪,欲發(fā)汗者:木賊草(去節(jié))一兩,生姜、蔥白各五錢。水煎熱飲,即汗。(《圣惠方》) ④治腸風下血:木賊(去節(jié),炒)一兩,木饅(炒)、枳殼(制)、槐角(炒)、茯苓、荊芥各五錢。上為末,每服二錢,濃煎棗湯調下。(《仁齋直指方》木賊散) ⑤治血痢不止:木賊五錢,水煎溫服。一日一服。(《圣惠方》) ⑥治脫肛歷年不愈:木賊不以多少,燒存性,為末,摻肛門上,按之。(《三因方》) ⑦治月水不斷:木賊(炒)三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日一服。(《圣惠方》) ⑧治外傷出血,消化道出血,婦科出血及其它出血:木賊50%,黃柏20%,益母草20%,五倍子10%。分別研末,過120目篩,混勻。外用:將藥粉撒布創(chuàng)面,用紗布壓迫。內服;每次二克,每四至六小時一次。(內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⑨治胎動不安:木賊(去節(jié))、川芎等分。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入金銀花一錢煎服。(《圣濟總錄》) ⑩治咽喉紅痛:鮮木賊草搗絞汁調蜜服。(《泉州本草》) ⑾治浮腫型腳氣、皮膚病性腎炎、水腫:木賊草四錢五分,浮萍三錢,赤豆三兩,紅棗六枚。水煎,一日三次分服。(《現代實用中藥》) ⑿治舌硬出血:木賊煎水,漱之。(《圣惠方》) ⒀目昏多淚。用木賊(去節(jié))、蒼術(淘米水泡過)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茶調下;蚣用圩龀赏枳油谭嗫。 ⒁急喉痹塞。用木賊在牛糞火上燒存性,每服一錢,冷水送下,血出即安。 ⒂血痢不止。用木賊五錢,水煎,溫服。一天服一次。 ⒃瀉血不止。方同上,一天服二次。 ⒄腸痔下血。用木賊、枳殼各二兩,干姜一兩,大黃二錢半,一起在鍋內炒黑存性,研細。每服二錢,粟米湯送下。甚效。 ⒅大腸脫肛。用木賊(燒存性)研為末,敷肛部,并把它托入體內。藥中加龍骨亦可。 ⒆婦女血崩。用木賊、香附子各一兩,樸硝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血色黑者用酒一碗煎,血色赤者用水一碗煎,連渣服下。一天服二次。臍下痛者,加乳香、沒藥、當歸各一錢同煎。忌食生冷硬物及豬、魚、面等。此方名雷氏木賊散。 ⒇月經不凈。用木賊(炒)三錢,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溫服,每天服一次。 (21)胎動不安。用木賊(去節(jié))、川芎,等分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碗,加金銀一錢煎服。 (22)小腸疝氣。用木賊銼細,微炒為末。沸湯送服二錢,有效。以熱酒送下亦可。
【臨床應用】 ①治療牛皮癬 木賊注射液,每次肌肉注射2毫升,每日2次,半月為一療程;如無不良反應,可連續(xù)應用。治療99例,基本痊愈4例,顯效49例。療效最快者經注射15次后即達到基本治愈,但一般需注射70~80次。極個別病例用藥后皮損反見增加而停藥。用藥后未見毒性不良反應,遠期療效待繼續(xù)觀察。 ②治療矽肺 對改善癥狀有一定效果。據36例觀察,服藥后咳嗽、咳痰、氣喘、胸痛、心悸均有不同程度的減輕或消失,但X線胸片、心電圖及肺功能檢查則無明顯變化。制劑及用法:㈠流浸膏:日服2次,每次10毫升,每日量相當生藥100克。㈡糖漿劑:每次5毫升,15~30天后改為每次10毫升,均日服3次;每日量相當生藥37.5~75克,副作用:服藥初期有口干、腸鳴等反應,連續(xù)服藥15~30天后自行消失;服流浸膏的有3人出現顏面色素沉著,可能與葉綠素渣質吸收有關,停藥后短期內消失。此外,發(fā)現有17.6%的病例肝功能有一定損害,可能由于服藥時間長、劑量大、療程無間隙有關。如每日服相當75克生藥的流浸膏,2個月為一療程,同時加用保肝藥物,可能起到保護肝功能的作用。
【備注】云南、廣東、廣西等地尚以同屬植物纖細木賊(筆管草)的全草作木賊使用。參見土米賊條。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