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瓜子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現(xiàn)代實用中藥》
【拼音名】Nán Guā Zǐ
【別名】南瓜仁(《科學的民間藥草》),白瓜子(《東北藥植志》),金瓜米(《陸川本草》)。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南瓜的種子。夏秋間收集成熟種子,除去瓤膜,曬干。
【生境分布】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產(chǎn)。
【性狀】干燥成熟的種子,呈扁橢圓形,一端略尖,外表黃白色,邊緣稍有棱,長約1.2~2厘米,寬約0.7~1.2厘米,表面帶有毛茸,邊緣較多。種皮較厚,種臍位于尖的一端;除去種皮,可見綠色菲薄的胚乳,內有2枚黃色肥厚的子葉。子葉內含脂肪油,胚根小。氣香,味微甘。以干燥、粒飽滿、外殼黃白色者為佳。
【化學成份】含南瓜子氨酸、脂肪油、蛋白質及維生素A、B1、B2、C,又含胡蘿卜素。脂肪油中的主要成分為亞麻仁油酸、油酸、硬脂酸等的甘油酯。
【藥理作用】 ①驅蟲作用 蚯蚓實驗法證明南瓜子乙醇提取物有驅蟲作用。貓用南瓜子濃縮制劑100~300毫克/公斤一次灌胃,對絳蟲、弓蛔蟲等有明顯驅蟲作用。40%南瓜子粉煮液和30%瓜子提取物在體外對牛肉絳蟲或豬肉絳蟲的中段及后段都有麻痹作用,使之變薄變寬,節(jié)片中部凹陷(中段節(jié)片尤其明顯),而對其頭及未成熱節(jié)片則無此作用。曾用合成的dl-南瓜子氨酸飼喂犬及小鼠,對犬包囊?guī)x、豆狀帶蟲及小鼠短膜殼絳蟲皆有效;體外實驗證明,1:500溶液使犬絳蟲明顯興奮,甚至攣縮,并與氫滇酸檳棉堿有協(xié)同作用。 ②抗日本血吸蟲作用 南瓜子有遏制日本血吸蟲在動物體內向肝臟移行的作用。在小白鼠感染血吸蟲尾蚴的同時,給服南瓜子共28天,有預防作用;但對成蟲無殺滅作用。接種血吸蟲尾蚴的家豬,每天喂去殼去油南瓜子粉,預防效果與小鼠實驗結果基本相仿。小鼠實驗證明,口服南瓜子能抑制和殺滅體內日本血吸蟲幼蟲,對雌蟲作用更強;但對血吸蟲成蟲無殺滅作用:只在服藥1周后(每天3克),開始發(fā)生形態(tài)上的退行性變化。毛殼南瓜子預防作用大于光殼南瓜子。新鮮南瓜子與1年陳舊的南瓜子的預防效果相同。不同產(chǎn)地的南瓜子均能抑制血吸蟲在小鼠體內的生長,但作用強弱有所不同,徐州所產(chǎn)的功效較為顯著。南瓜子漿粉與生南瓜子仁同樣有抑制和殺滅血吸蟲幼蟲的作用。改用發(fā)酵法制作的漿粉也有同樣預防效果。用酒精沉詫等四種方法可以分離南瓜子仁的有效成分,防治血吸蟲的有效成分為一種水溶性物質,即南瓜子氨酸。南瓜子對幼蟲的抑制作用主要在性發(fā)育期前;在宿主肝內能殺滅部分幼蟲,表現(xiàn)為炎性反應及蟲體的退化性變化。南瓜子氨酸不能殺滅成蟲,但能使蟲體萎縮,生殖器官退化,和子宮內蟲卵減少。 ③其他作用 小鼠以南瓜子濃縮制劑2~10克/公斤灌胃,并無毒性,但口服4克,對肝、肺、腎等可產(chǎn)生暫時性病理損害,使肝內糖元減少和脂肪增加。南瓜子氨酸使肝細胞呈輕度萎縮,肝內有少量脂肪浸潤,停藥后則迅逮恢復正常。感染血吸蟲的兔喂服南瓜子后,血清轉氨酶和膽堿酯酶等有所變化,但3周后解剖兔肝病變極輕,體內蟲數(shù)未減,可能因兔不愛食南瓜子,與饑餓有關。以大量南瓜子氨酸給小鼠口服或腹腔注射,可使動物興奮狂躁,而兔和貓則可能表現(xiàn)安靜;但能使兔血壓升高和呼吸加快;對離體兔腸有抑制作用。
【性味】《陸川本草》:甘,平。
【功能主治】 治絳蟲,蛔蟲,產(chǎn)后手足浮腫,百日咳,痔瘡。 ①《現(xiàn)代實用中藥》:驅除絳蟲。 ②《安徽藥材》:能殺蛔蟲。 ③《中國藥植圖鑒》:炒后煎服,治產(chǎn)后手足浮腫,糖屎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兩;研末或制成乳劑。外用:煎水熏洗。
【注意】《綱目拾遺》:多食壅氣滯膈。
【附方】 ①驅除絳蟲:㈠新鮮南瓜子仁一至二兩,研爛,加水制成乳劑,加冰糖或蜂蜜空腹頓服;或以種子壓油取服十五至三十滴。(《中藥的藥理與應用》) ㈡南瓜子、石榴根皮各一兩,日服三次,連服二日。(《四川中藥志》) ②治蛔蟲:南瓜子(去殼留仁)一至二兩。研碎,加開水、蜜或糖成為糊狀,空心服。(《閩東本草》) ③治血吸蟲病:南瓜子,炒黃、碾細末。每日服二兩,分二次,加白糖開水沖服。以十五日為一療程。(《驗方選集》) ④治百日咳:南瓜種子,瓦上炙焦,研細粉。赤砂糖湯調服少許,一日數(shù)回。(《江西中醫(yī)藥》(8):20,1953) ⑤治小兒咽喉痛:南瓜子(不用水洗,曬干),用冰糖煎湯。每天服二、三錢。(《國醫(yī)導報》3(1):53,1941) ⑥治營養(yǎng)不良,面色萎黃:南瓜子、花生仁、胡桃仁同服。(《四川中藥志》) ⑦治內痔:南瓜子二斤,煎水熏之。每日二次,連熏數(shù)天。(《嶺南草藥志》)
【臨床應用】 ①治療血吸蟲病 臨床試用南瓜子仁治療血吸蟲病,具有一定療效。治后大便復查,部分患者轉為陰性。尤其對急性病例具有良好的退熱作用,據(jù)73例觀察,服藥1~5天體溫即開始下降者占89%,在6~14天開始退熱的占11%,體溫降至正常時間為服藥后6~34天;療程結束后部分病例的肝脾腫大、血象、肝功能、心電圖等變化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慢性病例的病情則無明顯改變。常用制劑:㈠去油粉劑:每日全量240~300克,10歲以下兒童服半量,10~16歲服160~200克。㈡水浸膏:每毫升相當于生南瓜子仁4克。急性病例每日用180毫升,慢性病例每掃服60毫升。兒童劑量按去油粉劑推算。均以30天為一療程。副作用:服藥初期可能有腹瀉、惡心、食欲減退等反應,均較輕微,不久即消失。浸膏反應較粉劑為輕。治療中有3例晚期病人服藥后黃疸指數(shù)上升,停藥后2例下降,1例仍繼續(xù)上升而發(fā)生肝性昏迷。故對晚期病例應慎重使用。 ②治療絳蟲病 南瓜子配合檳榔應用。詳見檳榔條。 ③治療蛔蟲病 南瓜子煎服或炒熟吃。兒童一般每次用1~2兩,于早晨空腹時服。觀察5~13歲糞檢陽性患兒56例,服藥后1~2天共51例排出蛔蟲;第5~10天48例復查大便,有33例轉為陰性。 ④治療產(chǎn)后缺乳 每次用生南瓜子5~6錢,去殼取仁,用紗布包裹搗成泥狀,加開水適量和服(亦可加入少許豆油或食糖攪拌),早晚空腹各服1次。一般連服3~5天即可見效。如將瓜子仁炒熱吃或煮粥吃則無效。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