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鋪地黍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福建中草藥》
【拼音名】Pū Dì Shǔ
【別名】硬骨草、風臺草、大廣草、馬鞭節(jié)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鋪地黍的全草。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根莖平臥。稈直立,稍堅挺,具多節(jié)。葉互生,扁平;線狀披針形,長5~25厘米,寬2.5~5毫米,近革質(zhì),葉脈平行,葉緣干時卷,基部有葉鞘,鞘與葉面有毛,葉背光滑9。圓錐花序開展,長10~20厘米;分枝斜向上升,粗糙;小穗長圓形,長約3毫米,先端短尖,具柄;第一穎白色,透明,截形或闊三角形,長約為小穗之1/4,脈不明顯;第二顆卵形,先端短尖,有脈7條;小穗具小花2朵,背腹壓扁;第一小花雄性,外稃矩圓形,具脈9條,內(nèi)稃膜質(zhì);第二小花兩性,外稃矩圓形,先端短尖,薄革質(zhì),背弓形,邊緣稍寬而內(nèi)卷,包圍著內(nèi)稃;雄蕊3,花絲細柔;雌蕊1,子房1室,有1胚珠,柱頭羽狀。穎果。夏、秋抽穗。
【生境分布】生于曠野、谷地、濕地或溪澗旁。分布廣東、浙江、臺灣、福建等地。
【性味】微甘苦,平。
【功能主治】清熱平肝,利濕解毒。治淋濁,濕熱帶下。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3兩。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