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yī)藥網(wǎng) 醫(yī)療器械 保健品網(wǎng) 醫(yī)藥招商 醫(yī)藥資訊 產(chǎn)品大全 百姓OTC 醫(yī)藥搜索 醫(yī)藥展會 醫(yī)藥人才 醫(yī)藥論壇
中醫(yī)藥-中國醫(yī)藥網(wǎng)
中醫(yī)藥首頁 辨證論治  針灸推拿   藥膳食療   中藥檢索   名醫(yī)風采   中醫(yī)文獻   中藥圖譜   中醫(yī)藥詞典   中成藥
 高級搜索
中藥資源

中藥圖譜 中藥故事
中藥炮制 藥材栽培
藥市快訊 中藥法規(guī)
中藥招商 中藥產(chǎn)品


中醫(yī)基礎(chǔ)
·基本特點 ·陰陽學說
·五行學說 ·八綱辨證
·望診 ·聞診 ·問診 ·切診
·方藥概論 
...更多

藥材認識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筆畫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劑

解表 清熱 溫里
瀉下 消導(dǎo) 祛濕
理氣 理血 補益
固澀 開竅 驅(qū)蟲
鎮(zhèn)潛熄風 祛風濕
止咳化痰平喘


  藥材認識

青蒿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出處】《本經(jīng)》

【拼音名】Qīnɡ Hāo

【別名】蒿(《詩經(jīng)》),荍(《毛詩傳》),草蒿、方漬(《本經(jīng)》),三庚草(《履巉巖本草》),野蘭蒿(《現(xiàn)代實用中藥》),黑蒿(《山東中藥》),白染艮(《閩東本草》)。

【來源】為菊科植物青蒿或黃花蒿的全草。夏季開花前,選莖葉色青者,割取地上部分,陰干。

【原形態(tài)】
①青蒿,又名:香蒿(《說文》)。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150厘米,全體平滑無毛。莖圓柱形,幼時青綠色,表面有細縱槽,下部稍木質(zhì)化,上部葉腋間有分枝。葉互生;2回羽狀全裂,第1回裂片橢圓形,第2回裂片線形,全緣,或每邊1~3羽狀淺裂,先端尖,質(zhì)柔,兩面平滑無毛,青綠色。頭狀花序排列成總狀圓錐花序,每一頭狀花序側(cè)生,稍下垂,直徑約6毫米;總苞半球形,苞片3~4層,外層的苞片狹長,內(nèi)層的卵圓形,邊緣膜質(zhì);花托外圍著生管狀雌花,內(nèi)僅雌蕊1枚,柱頭2裂;內(nèi)部多為兩性花,綠黃色,花冠管狀,雄蕊5枚,花絲細短,雌蕊1枚,花柱絲狀,柱頭2裂,呈叉狀。瘦果矩圓形至橢圓形,微小,褐色。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長于河岸、砂地及海邊。分布遼寧、河北、山東、山西、陜西、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浙江、福建、廣東等地。
②黃花蒿,詳黃花蒿條。
以上植物的根(青蒿根)、果實(青蒿子)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生境分布】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產(chǎn)。

【性狀】
①青蒿的干燥全草,長約60~90厘米。莖圓柱形,表面黃綠色或綠褐色,有縱向的溝紋及棱線,全體無毛,質(zhì)輕,易折斷,斷面呈纖維狀,黃白色,中央有白色疏松的髓。葉片部分脫落,殘存的葉皺縮卷曲,綠褐色,質(zhì)脆易碎。氣香,味微苦。以質(zhì)嫩、色綠、氣清香者為佳。
②黃花蒿的干燥全草詳黃花蒿條。

【化學成份】青蒿含有苦味質(zhì)、揮發(fā)油和青蒿堿、維生素A。

【藥理作用】青蒿水浸劑(1:3)在試管內(nèi)對某些皮膚真菌有些抑制作用。其乙醇提取物在試管內(nèi)對鉤端螺旋體的抗菌濃度為7.8毫克/毫升,效力與連翹、黃柏、蚤休相似,而弱于黃連、荔枝草、黃芩與金銀花。

【炮制】青蒿:揀去雜質(zhì),除去殘根,水淋使?jié),切段,曬干。鱉血青蒿:取青蒿段,置大盆內(nèi),淋入用溫水少許稀釋的鱉血,拌勻,稍悶,待鱉血吸收后,入鍋內(nèi)文火微炒,取出,晾干。(每青蒿段100斤,用活鱉200個取血)

【性味】
苦微辛,寒。
①《本經(jīng)》:味苦,寒。
②《本草正》:味苦微辛,性寒。
③《本草求寡》:味甘微辛,氣寒,無毒。

【歸經(jīng)】
入肝、膽經(jīng)。
①《滇南本草》:入脾、胃。
②《綱目》:少陽、厥陰血分。
③《本草新編》:入胄、肝、心、腎四經(jīng)。

【功能主治】
清熱,解暑,除蒸。治溫病,暑熱,骨蒸勞熱,瘧疾,痢疾,黃疸,疥瘡,瘙癢。
①《本經(jīng)》:主疥瘙痂癢,惡瘡,殺虱,留熱在骨節(jié)間,明目。
②《唐本草》:生按敷金瘡,大止血,生肉,止疼痛。
③《食療本草》:益氣,長發(fā),補中,明目,煞風毒。治骨蒸。燒灰淋汁,和石灰煎,治惡瘡瘢靨。
④《本草拾遺》:主婦人血氣,腹內(nèi)滿,及冷熱久痢。秋冬用子,春夏用苗,并搗絞汁朋。亦暴干為末,小便沖服。如覺冷,用酒煮。
⑤《日華子本草》:長毛發(fā),發(fā)黑不老,兼去蒜發(fā),心痛熱黃,生搗汁服并敷之。瀉痢,飯飲調(diào)末五錢匕。
⑥《滇南本草》:去濕熱,消痰。治痰火嘈雜眩暈。利小便,涼血,止大腸風熱下血,退五種勞熱,發(fā)燒怕冷。
⑦《綱目》:治瘧疾寒熱。
⑧《本草新編》:退暑熱。
⑨《生草藥性備要》:治小兒食積,洗疥癩。
⑩《醫(yī)林纂要》:清血中濕熱,治黃疸及郁火不舒之證。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

【注意】
①《本草經(jīng)疏》:產(chǎn)后血虛,內(nèi)寒作瀉,及飲食停滯泄瀉者,勿用。凡產(chǎn)后脾胃薄弱,忌與當歸、地黃同用。
②《本草通玄》:胃虛者,不敢投也。

【附方】
①治溫病夜熱早涼,熱退無汗,熱自陰來者:青蒿二錢,鱉甲五錢,細生地四錢,知母二錢,丹皮三錢。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溫病條辨》青蒿鱉甲湯)
②治少陽三焦?jié)穸魺嵊,氣機不暢,胸痞作嘔,寒熱如瘧者:青蒿腦錢半至二錢,淡竹茹三錢,仙半夏錢半,赤茯苓三錢,青子芩錢半至三錢,生枳殼錢半,陳廣皮錢半,碧玉散(包)三錢。水煎服。(《通俗傷寒論》蒿芩清膽湯)
③治骨蒸勞,體瘦、發(fā)渴、寒熱:青蒿一斤(取葉曝干,搗羅為末),桃仁一斤(酒浸,去皮尖,麩炒令黃.研爛),甘草半(五)兩(生搗羅為末)。另以童子小便三斗,于瓷甕中盛,于糠火上煎令如稀餳,卻傾于銅器中,下諸藥,又于糠火上煎,以柳木篦攪之,看稀稠得所,候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以粗疏布袋盛。每日空心溫童子小便下三十丸,日晚再服。(《圣惠方》青蒿圓)
④治勞瘦:青蒿(細銼)嫩者一升,以水三升,童子小便五升,同煎成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溫酒下,不以時。(《雞峰普濟方》青蒿煎)
⑤治虛勞,盜汗、煩熱、口干:青蒿一斤,取汁熬膏,入人參末、麥冬末各一兩,熬至可丸,丸如梧桐子大。每食后米飲下二十丸。(《圣濟總錄》青蒿丸)
⑥治瘧疾寒熱: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補缺肘后方》)
⑦治虛勞久瘧:青蒿搗汁,煎過,如常釀酒飲。(《綱目》青蒿酒)
⑧治溫瘧痰甚,但熱不寒:青蒿二兩(童子小便浸焙),黃丹半兩。為末。每服二錢,白湯調(diào)下。(《仁存堂經(jīng)驗方》)
⑨治少陽瘧疾,暮熱早涼,汗解渴飲,脈左弦,偏于熱重者:青蒿三錢,知母二錢,桑葉二錢,鱉甲五錢,丹皮二錢,花粉二錢。水五杯,煮取二杯。瘧來前,分二次溫服。(《溫病條辨》青蒿鱉甲湯)
⑩治赤白痢下:青蒿、艾葉等分。同豆豉搗作餅,日干。每用一餅,以水一盞半煎服。(《圣濟總錄》蒿豉丹)
⑾治暑毒熱。呵噍锶~一兩,甘草一錢。水煎服。(《圣濟總錄》)
⑿治闌尾炎、胃痛:青蒿、畢撥等量。先將青蒿焙黃,共搗成細末。早、午、晚飯前白開水沖服,每次二克。(內(nèi)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⒀治酒痔便血:青蒿(用葉不用莖,用莖不用葉)為末,糞前(便血用)冷水、糞后(便血用)水酒調(diào)服。(《永類鈐方》)
⒁治鼻中衄血:青蒿搗汁服之,并塞鼻中。(《衛(wèi)生易簡方》)
⒂治聤耳膿血出不止:青蒿搗末,綿裹納耳中。(《圣惠方》)
⒃治牙齒腫痛:青蒿一握,煎水漱之。(《濟急仙方》)
⒄治蜂螯人:青蒿搗敷之。(《補缺肘后方》)
⒅治金瘡撲損:㈠青蒿搗封之。㈡青蒿、麻葉、石灰等分。搗和曬干,臨時為末搽之。(《肘后方》)

【各家論述】
①《本草新編》:青蒿,專解骨蒸勞熱,尤能泄暑熱之火,泄火熱而不耗氣血,用之以佐氣血之藥,大建奇功,可君可臣,而又可佐可使,無不宜也。但必須多用,因其體既輕,而性兼補陰,少用轉(zhuǎn)不得力。又青蒿之退陰火,退骨中之火也,然不獨退骨中之火,即肌膚之火,未嘗不共瀉之也,故陰虛而又感邪者,最宜用耳。又青蒿最宜沙參、地骨皮共用,則瀉陰火更捷,青蒿能引骨中之火,行于肌表,而沙參、地骨皮只能涼骨中之火,而不能外泄也。
②《本經(jīng)逢原》:青蒿亦有兩種,一種發(fā)于早春,葉青如綿茵陳,專瀉丙丁之火,能利水道,與綿茵陳之性不甚相遠;一種盛于夏秋,微黃似地膚子,為少陽、厥陰血分之藥,莖紫者為良。
③《重慶堂隨筆》:青蒿,專解濕熱,而氣芳香,故為濕溫疫癘要藥。又清肝、膽血分之伏熱,故為女子淋帶、小兒痙痢疳匿神劑,《本草》未言,特為發(fā)之。

【備注】
此外,部分地區(qū)習慣作青蒿使用的,尚有下列幾種:
①茵陳蒿及濱蒿的老枝,前者使用于河北、山東、江蘇、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等地;后者使用于東北地區(qū)。參見茵陳蒿條.
②牡蒿的全草,在江蘇、上海、四川等地使用。參見牡蒿條。

【摘錄】《*辭典》
(醫(yī)藥網(wǎng)整理,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關(guān)于公司 | 網(wǎng)站簡介 | 服務(wù)項目 | 技術(shù)支持 | 意見反饋 |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我們
兄弟站點:  生意寶 - 生意社 - 生意場 - 網(wǎng)經(jīng)社 - 產(chǎn)業(yè)互聯(lián)網(wǎng) - 企業(yè)風險評級 - 撮合交易 - 化工網(wǎng) - 紡織網(wǎng)
   檢測通 - 醫(yī)療器械網(wǎng) - 企業(yè)官網(wǎng)服務(wù) - 化工網(wǎng)商城
© 醫(yī)藥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浙ICP證:浙B2-20080131-8 藥品信息服務(wù)資格證:(浙)-經(jīng)營性-2020-0027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602010403     
市場:0571-88161141 服務(wù):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