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杄木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本品始載于《植物名實圖考》卷三十七,木類,云:杄木,山西山中極多。樹亭亭直上,葉如栝松而肥軟,又似杉木而葉短柔。山西架木皆用之,與南方杉木同!駯e木有赤、白二種,土人亦云松杄。所述形態(tài)及地理分布,其原植物與今白杄、青杄近似。
【拼音名】Qiān Mù
【別名】杄、紅杄
【來源】 藥材基源:為松科植物白杄、青杄的枝干結(jié)節(jié)和針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陰干備用。
【原形態(tài)】 喬木,高達30m,胸圍約60m。樹皮灰褐色,不規(guī)則薄裂。小枝淡黃褐色,有毛;冬芽圓錐形,褐色,光滑無毛。葉錐形,長1.3-3cm,先端鈍尖,橫切面棱形,四面有氣孔線。雌雄同株;雄球花單生葉腋,下垂;雌球花單生枝頂,紫紅色,下垂。球果長圓狀圓柱形,熟時褐黃色,長6-9cm,徑2.5-3.5cm;中部種鱗倒卵形,長約1.6cm,寬約1.2m,先端圓或鈍三角形,鱗背露出部分有條紋。種子倒卵圓形,長約3.5mm,種翅淡褐色。生于海拔1500-2700m的針闊葉混交林中,分布于華北及遼寧。 2
【生境分布】1.白杄 Nodus et Folium Piceae Meyeri 主產(chǎn)于山西、河北、內(nèi)蒙古。自采自用。 2.青杄 Nodus et Folium Piceae Wilsonii主產(chǎn)于河北、山西、陜西、湖北、甘肅、四川。自采自用。
【性狀】 性狀鑒別 1.白杄:小枝有木釘狀葉枕,有毛或近無毛,節(jié)處膨大呈瘤狀,外表面灰褐色。葉條狀,有棱,稍彎曲,長1.3-3cm,寬1.2-1.8mm,先端微鈍或鈍頭,四面有粉白色氣孔線;橫切面菱形。氣微;結(jié)節(jié)味稍苦,葉味淡。 2.青杄:枝的結(jié)節(jié)瘤狀,與白杄類同。葉錐形四棱狀,長0.8-1.5cm,先端尖,四面各有氣孔線4-6條,橫切面菱形或扁菱形。
【性味】苦;澀;溫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活絡(luò)止痛。主風濕關(guān)節(jié)痛;跌打腫痛;明目安神;高血壓。灰姑ぐY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熏洗。
【各家論述】《植物名實圖考》:按杄即梃字,桾梃見《吳都賦注》,子如瓠形。今廣東有之,一名羊矢棗,非軟棗也。此木結(jié)實與松實同而小,絕非桾梃。梃木、字書不載?肌墩f文》樠字下云,松心木。馬融《廣成頌》,陵喬松。履修樠!稘h書》烏孫多松樠,松、樠并稱,自是一類。小顏注,樠,木名,其心似松。今杄木有赤、白二種,土人亦云松杄,杄、樠音近,或即樠木也。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