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魚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本草經集注》
【拼音名】Qīnɡ Yú
【別名】鯖(《日華于本草》)。
【來源】為鯉科動物青魚的肉。
【原形態(tài)】 體略呈圓筒形,尾部側扁,腹部圓,無腹棱。魚大者長達1米以上。頭部稍平扁。口端位,呈馬蹄形。吻長大于眼徑,上頡長于下頜。眼側位,眼間距隆起,呈弧形。下咽齒1行,呈臼齒狀,咀嚼面光滑,無槽紋。鰓耙19~21。鱗圓形,側線鱗39~45。背鰭Ⅲ7~8,起點與腹鰭相對;臀鰭Ⅲ8~9;背鰭和臀鰭均無硬刺。體背及體側上半部青黑色,腹部乳白色,各鰭均為灰黑色。 多棲于江河、湖泊的中、下層。主要以蚌、蜆、螺等軟體動物為食,也食蝦和昆蟲的幼體。產卵期一般是5~7月。冬季在河床深處越冬。
【生境分布】分布以長江以南的平原地區(qū)為主,華北較少。是我國養(yǎng)殖魚類之一。
【化學成份】每100克含水分75克,蛋白質19.5克,脂肪5.2克,灰分1克;鈣25毫克,磷171毫克,鐵0.8毫克,硫胺素0.13毫克,核黃素0.12毫克,尼克酸1.7毫克。
【性味】 甘,平。 ①《日華子本草》:平,微毒。 ②《開寶本草》:甘,平,無毒。
【歸經】 ①《本草匯言》:入足厥陰、陽明經。 ②《本草求真》:入肝,兼入脾。
【功能主治】 益氣化濕。治腳氣濕痹。 ①崔禹錫《食經》:主血利,補中安腎氣。 ②《食療本草》:和韭白煮食之,治腳氣腳弱,煩悶,益心力。 ③《日華子本草》:益氣力。 ④《開寶本草》:主腳氣濕痹。 ⑤《滇南本草》:和中,養(yǎng)肝明目。 ⑥《醫(yī)林纂要》:滋陰平肝,逐水,截瘧,治痢。 ⑦《隨息居飲食譜》:補氣養(yǎng)胃,除煩懣,化濕祛風。
【注意】 ①《本草經集注》:服術勿食青魚蚱。 ②陶弘景:青魚蚱不可合生胡荽及生葵并麥醬食之。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