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獺膽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出自《本草圖經(jīng)》
【拼音名】Tǎ Dǎn
【英文名】Otter gallbladder
【來源】 藥材基源:為鼬科動(dòng)物水獺、江獺、小爪水獺的膽汁。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1.Lutra lutra Linnaeus2.Lutra perspicillata Geoffroy3.Aonyx cinerea Illiger 采收和儲(chǔ)藏:宰殺后,剝皮,剖腹,取出膽囊,洗凈血液,懸掛通風(fēng)處陰干,或取膽汁鮮用。
【原形態(tài)】 1.水獺,屬半水棲生活的動(dòng)物。體細(xì)長呈圓筒狀,長60-80cm,體重2-7.5kg;雄較雌大。頭部寬而稍扁,吻端短粗,須粗硬,鼻墊小,眼小,耳小而圓。四肢粗短,趾間具蹼。爪短、側(cè)扁而尖銳;下額中央有數(shù)根短的硬須;在前肢腕墊后面有較短的剛毛數(shù)根。尾長,超過體長之半。全身毛短而密,有光澤。上唇白色,頰兩側(cè)及頸下為污白色。腹毛較長呈栗棕色,余者毛色為棕褐色或咖啡色。 2.江獺,外形與普通水獺相似,但體形較大,體重可達(dá)15kg以上。頭大,耳短小而圓,鼻墊裸露的上緣與毛區(qū)的交界處,除中央稍凸外,幾乎有一直線。四肢指(趾)爪,比小爪水獺略大。尾長約為體長之半,尾形甚扁闊,末端尾毛甚短。體毛短呈淺黑褐色,兩頰、頸側(cè)和頦喉部針毛白色或灰白色,絨毛淺灰褐色。四肢毛色稍顯棕黃色。 3.小爪水獺,體形扁而顯和。體重一般不超過3kg。鼻墊上緣與毛區(qū)交界處一直線橫過;臉部觸須與水獺無異唯下頜的正前方和兩側(cè)有幾根短剛毛;爪極小,趾墊甚發(fā)達(dá)。牙齒特征與水獺相似,但缺第1上前臼齒,下頜門齒橫列整齊。全身被咖啡色毛,毛尖顯白色,具光澤。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1.棲息于河流、湖泊、水透明度較大、水生植物較少而魚類較多處。具夜行性,以各種魚類為食。 2.生活于江河流域與海岸。集群生活,以魚為食。性兇猛,也與犬斗。 3.小生活于我國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營半水棲生活。 資源分布:1.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陜西、甘肅、浙江、福建、臺(tái)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2.分布于廣東珠江口沿海和云南南部地區(qū)。 3.分布于福建、臺(tái)灣、廣東、海南、廣西、四川、云南、貴州等地。
【化學(xué)成份】水獺及江獺本屬甘些種動(dòng)物膽汁含膽酸(cholic acid),去氧膽酸(deoxycholic acid)。
【性味】味苦;性寒
【歸經(jīng)】肝;肺經(jīng)
【功能主治】明目退翳;清熱解毒。主翳膜遮睛;小兒發(fā)熱咳嗽;金創(chuàng)疼痛;瘰疬結(jié)核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6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鮮汁或研末點(diǎn)眼,或涂敷。
【附方】1)治婦人月水不通,心腹滯悶,四肢疼痛:獺膽一枚(干者),水蛭十枚(炒令微黃),川椒一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法),狗膽一分(干者),硇砂一分(細(xì)研)。上藥,搗羅為末,以醋煮面糊和丸,如綠豆大,每于食前,當(dāng)歸酒下五丸(《圣惠方》)(2)治金鏃出后,瘡疼痛不可忍:獺膽、豬膽、魯魚膽各一枚9都為一處),青黛、栝樓根、沒藥各一分,當(dāng)歸半分(銼微炒)。上藥,搗羅為末,與膽法研和令勻,入瓷盒中盛,收經(jīng)七日后用之,每用一丸,如小豆大,旋旋取任在箭瘡內(nèi)。(《圣惠方》獺膽丸)
【各家論述】 1.《本草圖經(jīng)》:主眼翳黑花,飛蠅上下,視物不明,亦入點(diǎn)(眼)藥中。 2.《東醫(yī)寶鑒》:療結(jié)核瘰疬。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