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鐵馬鞭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植物名實(shí)圖考》
【拼音名】Tiě Mǎ Biān
【別名】金錢藤、野花草(《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為豆科植物鐵馬鞭的全草。
【原形態(tài)】半灌木,高60~80厘米,全株被棕黃色長粗毛。3出復(fù)葉;總?cè)~柄長0.5~2厘米;小葉廣橢圓形至圓卵形,長8~20毫米,寬5~15毫米,先端圓或截形,微凹,具短尖,全緣。總狀花序腋生;總花軸及小花梗極短;小苞片披針形;花萼深5裂,裂片披針形;花冠黃白色,旗瓣有紫斑,倒卵形,翼瓣先端彎,龍骨瓣較小,均具爪;無瓣花腋生成簇。莢果卵圓形,徑約3毫米,表面被白色長毛,頂端有喙。花期6~9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于陽坡林下或草叢中。分布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
【功能主治】 治體虛久熱不退,痧癥腹部脹痛,水腫,癰疽,指疔。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5~6錢。外用:酒浸后搗敷。
【附方】 ①治體虛長熱不退(俗稱脫力傷寒):鐵馬鞭一兩,寒扭根、金腰帶(豆科山螞蝗)、仙鶴草、天青地白草(菊科)各五至六錢。水煎,早、晚飯前各服一次。(《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②治腋癰疽:鮮鐵馬鞭二兩,雞蛋三個(gè)。煎水服。 ③治水腫:鐵馬鞭全草或根、山查根、白茅根各三至七錢,豬肉半斤。蒸服,連服三次。 ④治痧癥或腹脹肚痛:鐵馬鞭根或全草五錢至一兩。煎水服。 ⑤治指疔:鐵馬鞭用酒浸后,把酒倒掉,搗爛敷患處。(②方以下出江西《草藥手冊》)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