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金發(fā)蘚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中國藥植志》
【拼音名】Dà Jīn Fā Xiǎn
【別名】獨(dú)根草(《中國藥植志》),小松柏、巖上小草、眼丹藥、一口血(《貴州草藥》),矮松樹、萬年杉(《四川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金發(fā)蘚科植物大金發(fā)蘚的全草。夏、秋雨后采集。
【原形態(tài)】草本,高10~30厘米,叢生。莖直立,單一,常扭曲,下部密生假根,上部深綠色,老時呈棕紅色或黑棕色。葉叢生于上部,向下葉漸小而漸疏,上部葉較大,具長卵形明顯鞘部,葉片驟狹,長披針形,尖端卷曲,邊緣具密銳齒,中肋強(qiáng),突出成刺狀;背面前部中央具微齒,腹面具多數(shù)櫛片。雌雄異株;雄株稍短,頂端生雄器,狀如花苞,常于雄器中央繼續(xù)茁生斬枝;雌株較高大,頂生孢蒴;蒴柄強(qiáng)勁,長達(dá)10厘米,棕紅色;孢蒴初直立,成熟時平列或垂傾,棕紅色,四棱短方形;蒴帽覆蓋全蒴,具棕黃色毛;蒴蓋扁平,具短喙;托部盤狀;蒴齒單層。孢于小,圓形,黃色,平滑。
【生境分布】生山野陰濕土坡.分布我國南北各地。
【化學(xué)成份】含皂甙、脂類和色素。
【性味】 ①《貴州草藥》:甘,寒。 ②《四川常用中草藥》:淡,平。
【功能主治】 滋陰補(bǔ)虛。治肺病咳嗽、吐血、盜汗。 ①《貴州草藥》:滋陰斂汗,止咳,止血。 ②《四川常用中草藥》:補(bǔ)脾,止血,潤腸。治漏癥,內(nèi)仿咳嗽,子宮脫垂,吐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或燉肉服。外用:研末調(diào)敷。
【附方】 ①治盜汗咳嗽:小松柏三錢,黃柏二錢,沙參三錢,梧桐樹皮二錢,大血藤二錢,五皮風(fēng)二錢。煎水服。 ②治肺癆吐血:小松柏一兩。搗爛,熬水加白糖服。 ③治眼丹(即下眼皮起痕,一日里能將眼全部蓋完):小松柏研末,調(diào)人乳敷患處。(選方均出《貴州草藥》)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