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鐵掃竹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貴州民間藥物》
【拼音名】Tiě Sǎo Zhú
【別名】野藍(lán)枝子(《中國(guó)主要植物圖說(shuō)·豆科》),金銀花、野綠豆、木藍(lán)喬、雞骨柴、女兒紅(《貴州民間藥物》)。
【來(lái)源】為豆科植物鐵掃帚的全草或根。3~4月采收。
【原形態(tài)】灌木,高約1米。羽狀復(fù)葉,長(zhǎng)約3~5厘米,小葉7~9,矩形至窄矩形,長(zhǎng)7~15毫米,寬4~8毫米,兩面有毛,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比葉長(zhǎng),疏松,有小花10~15;萼5齒披針形,較萼簡(jiǎn)短;花冠長(zhǎng)約3.5毫米,蝶形,紫色或丁香紫色;旗瓣近于圓形至闊倒卵形,幾無(wú)爪;翼瓣與龍骨瓣幾等長(zhǎng),龍骨瓣的爪上有距。雄蕊10,2體;雌蕊1。莢果線形而直,有平貼毛,長(zhǎng)2.5厘米;種子8枚。花期6月。
【生境分布】栽培或野生,分布山東、山西、河北、內(nèi)蒙古、陜西、甘肅、四川、湖北、貴州、云南、安徽、浙江等地。
【性味】《貴州民間藥物》:性涼,味苦澀,無(wú)毒。
【功能主治】治創(chuàng)傷,腫毒,口瘡,臁瘡,吐血,水瀉。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調(diào)敷、搗敷或煎水洗。內(nèi)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
【附方】 ①治傷口久不收:鐵掃竹葉,曬干,研末敷。 ②治槍傷:鐵掃竹,搗爛敷。 ③治刀傷:鐵掃竹葉或花,搗爛敷。 ④治無(wú)名腫毒:鐵掃竹葉,曬干,研末,調(diào)水外敷。 ⑤治小兒白口瘡:鐵掃竹,煎水洗。 ⑥治臁瘡:鐵掃竹根皮(量患處大小而定),蒸酒取汁,擦其周圍。 ⑦治吐血:鐵掃竹葉三錢。兌開水服。 ⑧治水瀉:鐵掃竹根一兩。加糯米煎服。本方去糯米治痢疾,日服三次,每次半茶杯。(選方出《貴州民間藥物》)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