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蜈蚣萍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綱目拾遺》
【拼音名】Wú Gōnɡ Pínɡ
【別名】麻藻(《群芳譜》),邊箕萍(《綱目拾遺》),水百腳、槐瓢、水舌頭草(《上海常用中草藥》),大浮萍、包田麻(《貴州草藥》),馬萍、大魚萍(《福建中草藥》)。
【來源】為槐葉蘋科植物槐葉蘋的全草。
【原形態(tài)】一年生浮水草本。莖細(xì)長(zhǎng),橫走,有毛。葉有兩種,一種細(xì)長(zhǎng)如根,垂生水中;一種浮在水面,綠色,羽狀排列于莖的兩側(cè)。葉片矩圓形,長(zhǎng)8~12毫米,寬5~6毫米,先端圓,基部圓形或梢呈心形,全緣,上面淡綠色,側(cè)脈有刺毛,下面被棕色透明的毛茸。孢子果圓球形,4~8個(gè)叢生于根狀葉的基部,果內(nèi)生孢子囊,大孢子囊和小孢子囊分生于大小兩種孢子果內(nèi)。孢子期9~12月。
【生境分布】生于池沼、水田等處。全國(guó)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
【性味】 ①《閩南民間草藥》:苦,平。 ②《上海常用中草藥》:辛,寒。
【功能主治】 治勞熱,浮腫,疔瘡,濕疹,火燙傷。 ①《上海常用中草藥》:清熱解毒,活血止痛。治癰腫疔毒,瘀血積痛。 ②《貴州草藥〉:清熱,除濕,消腫。
【用法用量】?jī)?nèi)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或煎湯熏洗。
【附方】 ①治虛勞熱:蜈蚣萍全草一至二兩(洗凈),甜瓜條半兩。上二藥攤放在小竹篩上,再將竹篩安燉鍋內(nèi)架空,蓋密,隔水燉一、二小時(shí),令草液滴在鍋中,然后取服。(《閩南民間草藥》) ②治鼻疔:蜈蚣萍一大把。攙細(xì)絞汁,沖酒一杯,溫服,渣敷患處。(《北京中醫(yī)》(9):19,1954) ③治浮腫:大浮萍、三角風(fēng)、八角楓、臭牡丹、大血藤、小血藤各二至四兩。煮水蒸氣熏治。(《貴州草藥》) ④治濕疹:㈠鮮蜈蚣萍一至二兩。水煎服。㈡鮮蜈蚣萍、鮮細(xì)葉桉葉各適量。水煎湯洗。 ⑤治赤游丹毒:鮮蜈蚣萍和食鹽少許搗爛,貼大椎穴,癥狀未減者加貼囟門,未見效者加貼臍中。 ⑥治眉疔:鮮蜈蚣萍和蜜搗敷患處。 ⑦治口唇疔:鮮蜈蚣萍和蟑螂肚二個(gè),食鹽少許,搗敷患處。(④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 ⑧治火燙傷:槐葉蘋炙存性,研末調(diào)油外敷。皮膚未破者,可用槐葉蘋全草加食鹽搗敷。(《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