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yī)藥網(wǎng) 醫(yī)療器械 保健品網(wǎng) 醫(yī)藥招商 醫(yī)藥資訊 產品大全 百姓OTC 醫(yī)藥搜索 醫(yī)藥展會 醫(yī)藥人才 醫(yī)藥論壇
中醫(yī)藥-中國醫(yī)藥網(wǎng)
中醫(yī)藥首頁 辨證論治  針灸推拿   藥膳食療   中藥檢索   名醫(yī)風采   中醫(yī)文獻   中藥圖譜   中醫(yī)藥詞典   中成藥
 高級搜索
中藥資源

中藥圖譜 中藥故事
中藥炮制 藥材栽培
藥市快訊 中藥法規(guī)
中藥招商 中藥產品


中醫(yī)基礎
·基本特點 ·陰陽學說
·五行學說 ·八綱辨證
·望診 ·聞診 ·問診 ·切診
·方藥概論 
...更多

藥材認識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筆畫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劑

解表 清熱 溫里
瀉下 消導 祛濕
理氣 理血 補益
固澀 開竅 驅蟲
鎮(zhèn)潛熄風 祛風濕
止咳化痰平喘


  藥材認識

雄黃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出處】
出自《神農本草經》。
1.《名醫(yī)別錄》:雄黃,生武都山谷,煌山之陽,采無時。
2. 陶弘景:(雄黃)好者作雞冠色,不臭而堅實。若黯黑及虛軟者不好也。
3.《唐本草》:出石門名石黃者亦是雄黃,而通名黃金石。石門者最為劣爾。
4.《日華子本草》:雄黃,通赤亮者為上,驗之可以蟲死者為真,臭氣少,細嚼口中含湯不激辣者通用。
5.《本草圖經》:雄黃,今階州山中有之。形塊如丹砂,

【拼音名】Xiónɡ Huánɡ

【英文名】Realgar

【別名】黃食石、熏黃、黃金石、石黃、天陽石、黃石、雞冠石

【來源】
藥材基源:為硫化物類礦物雄黃的礦石。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ealgar
采收和儲藏:雄黃在礦中質軟如泥,見空氣即變堅硬,一般用竹刀剔取其熟透部分,除去雜質泥土。

【原形態(tài)】晶體結構屬單斜晶系。晶體細小,呈柱狀、短柱狀或針狀,但較少見。通常多呈粒狀,致密塊狀,有時呈土狀、粉末狀、皮殼狀集合體。橘紅色,表面或有暗黑及灰色的錆色。條痕淺橘紅色。晶體呈金剛光澤,斷口樹脂光澤。硬度1.5-2,相對密度3.56,陽光久照會發(fā)生破壞而轉變?yōu)榈偌t色粉末。錘擊之有刺鼻蒜臭。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雄黃主要為低溫熱液、火山熱液礦床中的典型礦物,與雌黃緊密共生。還見于溫泉沉積和硫質噴氣孔的沉積物里。偶爾發(fā)現(xiàn)于煤層和褐鐵礦層中,為有機質分解所產生的硫化氫與含砷溶液作用的產物。
資源分布:主產于甘肅、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 本品為塊狀或粒狀集合體,多呈不規(guī)則塊狀。深紅色或橙紅色,表面常附有橙黃色細粉,手觸之染指;條痕橙色。微透明或半透明,晶面具金剛光澤。質較酥脆,易砸碎,斷面紅色至深紅色,具樹脂樣光澤。微有特異臭氣,味淡(有毒)。精礦粉為粉末狀或粉末集合體,質松脆,手捏即成粉,橙黃色,無光澤。以塊大、色紅、質酥脆、有光澤、無雜石者為佳。
顯微鑒別 反射偏光鏡下:反射色為灰色,微帶紫色;內反射橙色;偏光性清楚;反射率20%(伏黃)。
透射偏光鏡下:多色性明顯,Ng=Nm,淡金黃色或朱紅色,Np幾乎無色至淺橙黃色;干涉色橙紅色;斜消光,消光角C⊥Np=11°。二軸晶;負光性。折射率Ng=2.704,Nm=2.648,Np=2.538;雙折射率Ng-Np=0.166。
品質標志 (1)《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規(guī)定:本品含砷量以二硫化二砷(As2Ss)計算,不得少于90.0%。
(2)雜質檢查 三氧化二砷:取本品適量,研細,精密稱取0.94g,加稀鹽酸20ml,不斷攪拌30min,濾過,殘渣用稀鹽酸洗滌2次,每次10ml,攪拌10min。洗液與濾液合并,置50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2ml,加鹽酸5ml與水21ml,照砷鹽檢查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附錄)檢查,所顯砷斑顏色不得深于標準砷斑。
商品規(guī)格 商品常分為雄黃、明雄、燒雄等規(guī)格。
(1)雄黃 呈塊狀或粉末狀;深紅色或橙紅色;塊狀者又名蘇雄黃,有光澤,粉末狀者,質疏松易碎。藥用較廣。
(2)明雄 又名雄精,多呈塊狀,鮮紅色,半透明,經加工成橢圓形,多隨身佩帶,作裝飾品,故又名腰黃。過去有的加工成杯狀,稱為雄黃杯。
(3)燒雄 為雄黃提煉加工品。呈塊狀,色紫紅;無光澤;條痕黃色,質較硬脆,易砸碎,斷面膠質狀,不呈結晶性,常具細砂孔,微有硫黃氣味。主產貴州。含二硫化二砷(As2S2)低于雄黃。

【化學成份】雄黃主要含有二硫化二砷(As2S2),并含有硅、鉛、鐵、鈣、鎂等雜質。

【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雄黃水浸劑(1∶2)在試管內對多種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 1/100的濃度于黃豆固體培養(yǎng)基上試驗,對人型、牛型結核稈菌及恥垢桿菌有抑制生長的作用。用菖蒲、艾葉、雄黃合劑煙熏2-4小時以上,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均有殺菌作用。
2.抗血吸蟲作用:感染日本血吸蟲尾蚴的小鼠,于感染前3天開始給雄黃、檳榔、阿魏、肉桂合劑0.2ml/20g,感染后繼續(xù)給藥12天,成蟲減少率達75.27%,動物無蟲率達14.29%,無雌蟲率達42.86%。雄黃有殺菌作用。雄黃1:2的水浸液在試管內對堇色毛癬菌等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

【鑒別】(1)取本品粉末0.1g,加水濕潤后,加氯酸鉀飽和的硝酸溶液2ml,溶解后,加氯化鋇試液,生成大量白色沉淀。放置后,傾取上層酸液,再加水2ml,振搖,沉淀不溶解。(檢查硫酸鹽)(2)取本品粉末0.2g,置坩堝中內,加熱熔融,產生白色或黃白色火焰,伴有白色濃煙。取玻片覆蓋后,有白色冷凝物,刮取少量,置試管內加水煮沸使溶解,必要時過濾,溶液加硫化氫試液數(shù)滴,即顯黃色,加稀鹽酸后生成黃色絮狀沉淀,再加碳酸胺試液,沉淀復溶解。(檢查砷鹽)

【炮制】碾成極細粉,或水飛,晾干!毒V目》:(雄黃)用米醋入蘿卜汁煮干用良。

【性味】辛;苦;溫;有毒

【歸經】心;肝;胃經

【功能主治】燥濕;祛痰;殺蟲;解毒。主癰疽疔瘡;走馬牙疳;喉風喉痹;疥癬;纏腰火丹;濕毒瘡;痔瘡;蛇蟲咬傷;蟲積;驚癇;瘧疾;哮喘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撒、調敷或燒煙熏。內服:入丸、散,1-4分。

【注意】陰虧血虛及孕婦忌服!侗静萃ㄐ罚貉摯蠹捎弥

【附方】①治滴疥: 雄黃一兩,黃連二兩,松脂三兩,發(fā)灰如彈丸。四物熔豬膏與松脂合,熱搗,以薄瘡上。(《補缺肘后方》)②治癬: 雄黃粉,大酢和。先以新布拭之,令癬傷,敷之。(《千金翼方》)③治遍身蟲疥蟲癬: 雄黃、蛇床子各等分,俱研細,水銀減半。以豬油和搗勻,入水銀再研,以不見星為度。早晚以湯洗凈,搽藥。(《姜月峰家傳方》)④治白禿頭瘡:雄黃、豬膽汁。和敷之。(《圣濟總錄》)⑤治癰疽壞爛及諸瘡發(fā)毒: 雄黃五錢,滑石倍用。上為末,洗后摻瘡上,外用綿子覆蓋相護。凡洗后破爛者,用此貼之。(《世醫(yī)得效方》生肉神異膏)⑥治對口疼痛: 雄黃一錢,吳茱萸一兩。為末,香油熬熟調搽。(《經驗廣集》雄吳散)⑦治療腫: 針刺四邊及中心,涂雄黃末。(《千金方》)⑧治走馬牙疳,臭爛出血: 雄黃豆大七粒。每粒以淮棗去核包之,鐵線串于燈上燒化為末。每以少許摻之,去涎,以愈為度。(《全幼心鑒》)⑨治蛇纏瘡: 雄黃為末,醋調涂,仍用酒服。凡為蛇傷及蜂蠆、蜈蚣、毒蟲、顛犬所傷,皆可用。(《世醫(yī)得效方》)⑩治破傷風: 雄黃一錢, 防風二錢,草烏一錢。上為細末,每服一字,溫酒調下。里和至愈可服,里不和不可服。(《素問病機保命集》發(fā)表雄黃散)(11)治蛇咬傷: 雄黃一兩,生五靈脂一兩。共研細末,分成十包,每二小時服一包,每日四至八次,開水送下。另取雄黃二兩,研細末,用香油一兩調勻,涂于患處,每日更換2~3次。 〔《山東醫(yī)刊》(4):23,1963〕(12)治腋臭: 雄黃、石膏各半斤,白礬一斤。石膏研末,放鍋內煅成白色,再將雄黃、白礬研細過篩,混合攪勻,密閉保存。用時將手指沾水濕潤后,沾適量藥粉(約一錢),使成漿糊狀(勿過稠或過稀),涂于腋窩部,每日一次,連續(xù)涂藥至愈。(《全展選編·皮膚疾病》)(13)治臁瘡日久:雄黃二錢,陳皮五錢。青布卷作大拈,燒煙熏之。 (《衛(wèi)生雜興》) (14)治楊梅瘡: 雄黃一錢半,杏仁三十粒(去皮),輕粉一錢。為末,洗凈,以雄豬膽汁調上。(《積德堂經驗方》)(15)治赤鼻: 雄黃五錢(用透明成塊、無石、紅色者為佳),硫黃五錢,陳水粉(真正者)。共研細末,合一處,用乳汁調敷。(《攝生眾妙方》)(16)治大麻瘋: 真漆一兩(入蟹黃五錢拌勻,曬之,漸漸去浮面上水),明雄黃、牙皂各五錢。和勻為丸,不可見日,陰干。每服三分,酒下。(《瘍醫(yī)大全》雄漆丸)(17)治傷寒狐惑,毒蝕下部,痛癢不止: 雄黃半兩。先用瓶子一個,口稍大者,內入灰上(土),如裝香火,將雄黃燒之,候煙出,以瓶口當病處熏之。(《圣惠方》)(18)治纏喉急喉風,雙蛾腫痛,湯藥難下: 雄黃一兩,巴豆(去油)十四個,郁金一錢。為末,醋糊丸如綠豆大。茶清下七丸,吐出頑痰即蘇。如口噤,以物斡開灌之。(《丹溪心法》雄黃解毒丸)(19)治小兒諸癇: 雄黃、朱砂等分。為末,每服一錢,豬心血水調。(《仁齋直指方》)(20)治癲癇卒倒,常愈常發(fā): 雄黃(水飛過)、膽星(俱研細)、萆麻肉各等分。共研勻,米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早飯后服一錢,白湯下。(《方脈正宗》)(21)治偏頭疼: 雄黃、細辛等分。研令細。每用一字已下,左邊疼吹入右鼻,右邊疼吹入左鼻。(《博濟方》至靈散)(22)治腹脅痞塊: 雄黃一兩,白礬一兩。為末,面糊調膏攤貼。(《集玄方》)(23)治痔瘡并腸紅: 雄黃一錢五分,五倍子一兩, 白礬二錢。共研末,烏梅肉為丸。每服一錢,空心白湯下。 (《醫(yī)方易簡》)(24)治積年冷瘺, 出黃水不瘥: 雄黃半兩(細研),清油三兩,亂發(fā)半兩,硫黃半兩(細研),黃蠟半兩。上先以油煎亂發(fā)令焦盡,去滓,便入雄黃、硫黃及黃蠟,以慢火熬攪成膏,攤帛上貼之。(《圣惠方》雄黃膏)(25)治布魯氏菌病后遺癥: 雄黃一兩,大蒜六十瓣。將雄黃研細,大蒜搗爛,配制成六十丸。每次一丸,一日三次。連服二十天為一療程。(《全展選編·傳染病》)

【各家論述】
1.《綱目》:雄黃,乃治瘡殺毒要藥也,而入肝經氣分,故肝風,肝氣,驚癇,痰涎,頭痛眩暈,暑瘧泄痢,積聚諸病,用之有殊功;又能化血為水。而方士乃煉治服餌,神異其說,被其毒者多矣。
2.《本草經疏》:雄黃,味苦平,氣寒有毒,《別錄》加甘、大溫,甄權言辛、大毒,察其功用,應是辛苦溫之藥,而甘寒則非也。其主寒熱,鼠瘺,惡瘡,疽痔,死肌,疥蟲,瘡請證,皆濕熱留滯肌肉所致,久則浸淫面生蟲,此藥苦辛,能燥濕殺蟲,故為瘡家要藥。其主鼻中息肉者,肺氣結也,癖氣者,大腸積滯也,筋骨斷絕者,氣血不續(xù)也,辛能散結滯,溫能通行氣血,辛溫相合而殺蟲,故能搜剔百節(jié)中大風積聚也。雄黃性熱有毒,外用亦見具所長,內服難免其無害,凡在服餌,中病乃已,毋盡劑也。
3.《本經》:主寒熱,鼠瘺,惡瘡,疽痔,死肌,殺百蟲毒。
4.《別錄》:療疥蟲,瘡,目痛,鼻中息肉及絕筋破骨,百節(jié)中大風,積聚,癖氣,中惡腹痛,殺諸蛇虺毒,解藜蘆毒。
5.《日華子本草》:治疥癬,風邪,癲癇,嵐瘴,一切蛇蟲犬獸咬傷。
6. 王好古:搜肝氣,瀉肝風,消涎積。
7.《綱目》:治瘧疾寒熱,伏暑泄痢,酒飲成癖,驚癇,頭風眩暈,化腹中瘀血,殺勞蟲疳蟲。
8.《本草正》:治癰疽腐肉,并鼠瘺、疽、痔等毒。

【臨床應用】
1.治療慢性交氣管炎及支氣管哮喘:取明雄黃500g,白糊為丸1000粒。成人每服1丸,10-15歲每服 1/2丸,5-9歲每服 1/3丸,2-4歲每服 1/4丸,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治療慢性支氣管炎39例(其中喘息性交氣管炎19例)、支氣管哮喘11例,效果:治愈(癥狀消失未再發(fā))16例,顯著好轉(癥狀消失,但感冒或勞累過度時仍有輕微癥狀)14例,癥狀減輕9例,無效5例(均合并肺氣腫、支氣管擴張),因效果不明顯中斷治療6人。
2.治療熱帶性嗜伊紅細胞增多癥:雄黃中含有三硫化二砷,用以試治本病 1例,結果取得明顯效果。用量:每次4分,日服2次。服后4天氣促、咳嗽均減輕,肺部羅音消失,血檢白細胞由18300/mm3降為8400/mm3,嗜伊紅細胞由63%降為24%,X線胸片復查與治療前對比有明顯吸收,自覺癥狀消失出院。
3.治療帶狀皰疹:取雄黃粉50g,加入75%酒精100ml混合。每天搽敷2次。如疼痛劇烈,可在雄黃酊中加入2%普魯卡因20ml。治療125例,皆有效。療程平均為5.8天。無副作用及后遣癥。另有用雄黃5g,冰片0.5g,酒精10Oml混合外搽患部,每日4-6次。治療10例,一般在搽藥 1-2天后疼痛減輕,水泡萎縮,紅腫逐漸消退,以后自行脫皮而愈。
4.治療翼狀胬肉:取雄黃3分,生礬 1錢,共研細粉末裝入有色瓶內,置陰涼處備用;颊呷⊙雠P位,先作眼科常規(guī)麻醉及消毒。用開瞼器撐開眼瞼,囑患者斜視健側,使胬肉充分暴露,以消毒小棉棒蘸取少量藥粉,涂于胬肉表面,待 1-2分鐘(過長無效)用有齒小鑷子將胬肉頭部挾起,逆胬肉伸展方向揭扯,待撕至半月皺襞處,用無菌小剪從胬肉根部剪下,再在根部涂少量藥粉。待滲血停止,將殘留之胬肉提凈,并將多余之藥粉加以清除,敷以眼藥膏,外加包扎,次日揭去敷料,點眼藥水數(shù)天即愈。
5.治療破傷風:用雄黃粉5錢,豆腐0.5斤(為成人1日量)兒童酌減。法將豆腐中心挖孔,雄黃滇于孔內,用挖出之豆腐覆蓋,水煮1小時。待痙攣停止時將豆腐連湯分3次服下,連服5天,曾治2例,均愈。但由于病例尚少,需繼續(xù)在實踐中驗證。
6.治療流行性腮腺炎:用雄黃45g,明礬50g,冰片3-5g,共研細末,裝入有色瓶中密閉備用。每次取3-5g置小杯中,酌加75%酒精調成糊狀,涂于局部。日涂2-3次。治療16例(腮腺高度腫脹, 體溫在38℃左右),1-2天后即明顯消腫,體溫恢復正常,第3天癥狀完全消失。較對癥治療組(計20例,療程為5-15天)療程明顯縮短。
7.中毒與解毒:曾報告內服含砒雄黃急性中毒致死 1例,中毒主要癥狀為上吐下瀉。市售雄黃混含砒霜,藥用時應注意選擇,以紅黃色狀如雞冠者質較純粹,如為白色結晶或碾碎時外紅中白者,均為含有砒霜之征,用時須特別慎重。中毒后之急救方法,可用防已3錢;或生甘草 1份,綠豆2份,煎濃汁頻服。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醫(yī)藥網(wǎng)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于公司 | 網(wǎng)站簡介 | 服務項目 | 技術支持 | 意見反饋 |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我們
兄弟站點:  生意寶 - 生意社 - 生意場 - 網(wǎng)經社 - 產業(yè)互聯(lián)網(wǎng) - 企業(yè)風險評級 - 撮合交易 - 化工網(wǎng) - 紡織網(wǎng)
   檢測通 - 醫(yī)療器械網(wǎng) - 企業(yè)官網(wǎng)服務 - 化工網(wǎng)商城
© 醫(yī)藥網(wǎng)版權所有 浙ICP證:浙B2-20080131-8 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浙)-經營性-2020-0027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602010403     
市場:0571-88161141 服務: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