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月桂子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本草拾遺》
【拼音名】Yuè Guì Zǐ
【別名】月桂實(《國藥的藥理學》)。
【來源】為樟科植物月桂的果實。
【原形態(tài)】 月桂(《本草拾遺》),又名:老利兒。 常綠喬木,高可達9~12米,樹皮黑褐色。葉互生,革質,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長約6~11厘米,寬2~4厘米,先端銳尖,基部楔形,全緣或稍波狀,反卷,深綠色,破碎后有清香;葉脈羽狀,兩面隆起;葉柄長約1厘米,紫色。傘形花序腋生,雌雄異株;花小,直徑3~4毫米,黃色,總花梗長約1厘米,梗基有總苞;雄花花被片4,倒卵形,先端鈍圓;雄蕊12,每輪3數排列,花藥內向瓣裂;雌花花被4,雌蕊1,子房1室,柱頭短,稍成頭狀。漿果橢圓形,暗紫色;ㄆ4月。
【生境分布】分布浙江、江蘇、福建、臺灣等地.常栽培于庭園。
【性狀】干燥果實呈卵圓形,幾為黑色,長至15毫米,頂端略尖,有柱頭的殘基;表面平滑而帶光澤,具粗皺紋。果皮薄而脆,內有種子1粒,其種皮緊貼于果皮的內壁,胚通常呈類棕黃色,內有子葉2枚。子葉氣味芳香,味苦,果皮香氣略遜,但味較苦。
【性味】《綱目》:辛,溫,無毒。
【功能主治】 ①《本草拾遺》:治小兒耳后月蝕瘡,研碎敷之。 ②《國藥的藥理學》:煎汁,可為誤食河豚魚的解毒藥。 ③《中國藥植圖鑒》:治疥癬。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錢。外用:研末摻。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