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假黃麻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廣西藥植名錄》
【拼音名】Jiǎ Huánɡ Má
【別名】假麻區(qū)(《生草藥性備要》),甜麻(《廣州植物志》)。
【來(lái)源】為椴樹(shù)科植物假黃麻的全草。夏、秋間采收,曬干。
【原形態(tài)】一年生亞灌木狀草本,高可達(dá)1米。分枝,枝延長(zhǎng),常廣布于地面,莖紅褐色,稍有毛。葉互生,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zhǎng)2~5厘米,寬2~3厘米,先端鈍或微尖,基部圓形,常有2短尾,邊緣具細(xì)鋸齒,禿凈或被疏柔毛;下部葉較小,圓形;葉柄長(zhǎng)1~2厘米,具柔毛;托葉線狀錐尖;ㄐ,黃色,1~4朵聚生于總花梗上:花梗短,有環(huán)節(jié);萼片與花瓣均為4或5枚;雄蕊多數(shù)。蒴果圓筒形,長(zhǎng)1.8~3厘米。具6~8棱,其中3~4棱有翅,頂端有3~4個(gè)喙?fàn)钔黄稹7N子細(xì)小;ㄆ7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生路旁、草地、曠地、山坡、林邊、田埂。分布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廣東、廣西、貴州、云南、臺(tái)灣等地。產(chǎn)廣東、廣西。
【性狀】干燥全草,莖粗約3~6毫米,棕褐色,表面常見(jiàn)棱狀凹陷網(wǎng)眼,皮薄而強(qiáng)纖維性,難折斷。葉片皺縮,枯黃色,易脫落。蒴果多數(shù)開(kāi)裂,外表棕褐色。以全株有葉裹干燥者為好。
【化學(xué)成份】全草中分離出檞皮素。
【性味】《生草藥性備要》:味淡,性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治麻疹,熱病下利,疥癩瘡腫。 ①《生草藥性備要》:治小兒疳積,理傷風(fēng)漏底,煲水飲;亦能消暑,敷瘡,散毒,消腫,止血。 ②《嶺南采藥錄》:治傷寒誤下痢不止;煎水洗疥癩麻疹。 ③《廣州植物志》:嫩葉,作菜湯有清涼解暑的功用;和黃糖搗爛敷瘡上有拔毒之效。 ④《野生藥植圖說(shuō)》:治跌打。 ⑤《廣西藥植名錄》:葉,清涼解毒。治筋骨痛。
【用法用量】?jī)?nèi)服:煎湯。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