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玉蜀黍根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出自《綱目》。
【拼音名】Yù Shǔ Shǔ Gēn
【英文名】root of Indian Corn, root of Maize
【別名】玉蜀黍、抓地虎
【來源】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Zea mays L.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挖,洗凈,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玉蜀黍,高大的一年生栽培植物。稈粗壯,直立,高1-4m,通常不分枝,基部節(jié)處常有氣生根。葉片寬大,線狀披針形,邊緣呈波狀皺折,具強(qiáng)壯之中脈。在稈頂著生雄性開展的圓錐花序;雄花序的分枝三棱狀,每節(jié)有2雄小穗,1無柄,1有短柄;每1雄小穗含2小花,穎片膜質(zhì),先端尖;外稃及內(nèi)稃均透明膜質(zhì);在葉腋內(nèi)抽出圓柱狀的雌花序,雌花序外包有多數(shù)鞘狀苞片,雌小穗密集成縱行排列于粗壯的穗軸上,穎片寬闊,先端圓形或微凹,外稃膜質(zhì)透明;ā⒐7-9月。
【生境分布】全國各地廣泛栽培。
【化學(xué)成份】根含芳甙Ⅱ和R-芳香甙Ⅲ。
【性味】味甘;性平
【歸經(jīng)】心;腎;膀胱經(jīng)
【功能主治】利尿通淋;祛瘀止血。主小便不利;水腫;砂淋;胃痛;吐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0-60g。
【各家論述】 1.《綱目》:主治淋瀝沙石,痛不可忍,煎湯頻飲。 2.《嶺南采藥錄》:利小便。 3.《貴州民間方藥集》:解熱毒,去瘀。 4.《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治吐血。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