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牛鼻栓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拼音名】Niú Bí Shuān
【來源】為金縷梅科植物牛鼻栓的枝葉或根。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可達(dá)10米。小枝、葉柄及花序梗均密生灰色星狀柔毛。葉互生;有柄;葉片倒卵狀長橢圓形,長5~15厘米,寬2~9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邊緣具不整齊的波狀鋸齒,上面沿主脈和下面均有星狀毛;托葉小,早落;s性,具短梗。成頂生的總狀花序;雄花序呈短葇荑狀,發(fā)生于秋季葉落以后,裸露過冬,翌年早春于葉未發(fā)前開放,基部無葉,有發(fā)育不全的雌蕊。兩性花與葉同時開放,花序長3~6厘米、通;坑1~3苞葉;花萼倒圓錐形,5齒裂;花瓣5,鉆形,比萼片稍短;雄蕊5,花絲極短;雌蕊子房半下位,花柱2條,向外卷曲。蒴果2瓣裂,數(shù)至10個集成總狀果序,下垂,褐色,密布蒼白色皮孔。種子暗棕色,有光澤,頂端凹陷;ㄆ4~5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雜木林中或巖石隙中。分布陜西、河南、湖北、江蘇、安徽、浙江等地。
【功能主治】《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治勞傷乏力:牛鼻栓根二至三兩。水煎,沖黃酒、紅糖,早、晚飯前各服一次。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