癰疽
癰疽只是熱勝血。六陽經(jīng),六陰經(jīng),有多氣少血者,有少氣多血者,有多氣多血者,不可一概論也。若夫要害處近虛怯薄處,前哲已曾論及。惟分經(jīng)之言未聞,諸經(jīng)惟少陽厥陰經(jīng)生癰疽,理宜預(yù)防,以其多氣少血,肌肉難長,瘡久未合,必成死癥。遽用驅(qū)毒利藥,以伐其陰分之血,禍不旋踵。陽滯于陰,脈浮洪弦數(shù);陰滯于陽,脈沉細弱澀。陽滯以寒治之,陰滯以熱治之。人中年以后,不可生癰,才有痛腫,參之脈證,但見虛弱,便與滋補氣血,可保終吉。若用尋常驅(qū)熱拔毒紓氣之藥,虛虛之禍,如指諸掌。內(nèi)托之法,河間治腫于外,根盤不深,形證在表,其脈多浮,病在皮肉,非氣盛則必侵于內(nèi),急須內(nèi)托以救其里,宜復(fù)煎散,除溫散郁,使胃氣和平。如或未已,再煎半料飲之。如大便秘及煩熱,少服黃連湯。如微利及煩熱已退卻,與復(fù)煎散半兩。如此,使榮衛(wèi)俱行,邪氣不能內(nèi)傷也。然世俗多用排膿內(nèi)補十宣散,若用之于此小瘡與冬月時令即可。若潰瘍于夏月用之,其桂樸之溫散,佐以防風(fēng)、白芷,吾恐雖有參、 ,難為倚仗。
一婦年七十,形實性急而好酒,腦生疽,才五日,脈緊急且澀,急用大黃酒煨細切,酒拌炒為末。又灑拌人參炒,入姜煎,調(diào)一 錢重。又兩時再與。得睡而上半身汗,睡覺病已失。此內(nèi)托之意。
又一男子,年五十,形實色黑,背生紅腫,及胛骨下痛,其脈浮數(shù)而洪緊,食亦嘔。正冬月,與麻黃桂枝湯加酒黃柏、生附、栝蔞子、甘草節(jié)、羌活、青皮、人參、黃芩、半夏、生姜,六帖而消。此正內(nèi)托之法,非《精要》內(nèi)托散、乳香、綠豆等藥。想此方專為服丹石而發(fā)疽者設(shè),不因丹石而發(fā),恐非必用寬腸癰,大腸有痰積死血流注,桃仁承氣東加連翹、秦艽。近肛門破入風(fēng)者難治,防風(fēng)之乳癰,乳房陽明所經(jīng),乳頭厥陰所屬。
乳子之母,不知調(diào)養(yǎng),怒忿所逆,郁悶所遏,濃味所釀,以致厥陰之氣不行,故竅不得通而汁不得出;陽明之血沸騰,故熱甚而化膿。亦有所之子,膈有滯痰,口氣熱,合乳而睡,熱氣所吹,遂生結(jié)核。于初起時,便須忍痛,揉令稍軟,吮令汁透,自可消散。失此不治,必成癰癤。
治法∶疏厥陰之滯,以青皮;清陽明之熱,細研石膏;行污濁之血,以生甘草之節(jié);消腫導(dǎo)毒,以栝蔞子,或加沒藥、青橘葉、皂角刺、金銀花、當歸;驕蛏ⅲ蚣訙p,隨意消息,須以少酒佐之。若加以艾火兩三壯于腫處,其效尤捷。不可輒用針刀,必至危困。若不得于夫,不得于舅姑,憂怒郁悶,昕夕累積,脾氣消阻,肝氣橫逆,遂成隱核,如大棋子,不痛不癢。數(shù)十年后,方為瘡陷,名曰奶巖,以其瘡形嵌凹似巖穴也。不可治矣。若于始生之際,便能消釋病根,使心清神安,然后施之治法,亦有可安之理。
乳癰方。 青皮 栝蔞 橘葉 連翹 桃仁 皂角刺 甘草節(jié) (破多加參、 ) 上以水煎。入酒服。 乳癰奶勞腫 石膏( ) 樺皮(燒) 栝蔞子 甘草節(jié) 青皮 上以水煎服。 治乳有核 南星 貝母 甘草節(jié) 栝蔞(各一兩) 連翹(半兩) 上以水煎。入酒服。 又方 人參 黃耆 川芎 當歸 青皮 連翹 栝蔞 白芍 甘草節(jié) 乳巖小破,加柴胡、川芎。上以水煎,入酒服。 乳硬痛 沒藥(一錢) 甘草(三錢) 當歸(三錢) 上作一服,水煎,入酒少許,熱飲。
吹奶。 金銀花 大蕎麥 紫葛藤(等分) 上以醋煎。洗患處立消。如無下二物,只金銀花亦可。
乳栗破 少有破,必大補。 人參 黃耆 白術(shù) 當歸 川芎 連翹 白芍 甘草節(jié) 上以水煎服。 附骨癰 熱在血分之極細,初覺,先以青皮、甘草節(jié)。后破當養(yǎng)血。初腿腫,以人參、黃連、茯苓各二錢,栝蔞子四十八粒,作二帖,入竹瀝,熱飲之。
治環(huán)跳穴痛不已,防生附骨疽。 以蒼術(shù)佐黃柏之辛,行以青皮,冬月加桂枝,夏月加條子芩,體虛者加牛膝,以生甘草為使,大料煎。入姜汁帶辣,食前飲之。病深者恐術(shù)、柏、桂枝十數(shù)帖,發(fā)不動,加少麻黃,二三帖又不動,恐癰將成矣。急掘地坑,以火紅,沃以小便,赤體坐其上,以被席圍抱下截,使熱氣重蒸,腠理開,氣血暢而愈。 鐵圍散 治癰疽腫毒。 乳香 沒藥(半兩) 大黃 黃柏 黃連 南星 半夏 防風(fēng) 皂角刺 木鱉子 栝蔞 甘草節(jié) 草烏 阿膠 上為末,醋調(diào)成膏。砂石器內(nèi)火熬黑色,鵝翎敷之。
圍藥 諸般癰疽,敷上消散。 乳香 沒藥 大黃 連翹 黃芩 黃連 黃柏 南星 半夏 防風(fēng) 羌活 栝蔞 阿膠 上研為細末,好醋煎黑色成膏。寒者熱用,熱者寒用。 圍藥鐵井欄 貝母 南星(各七錢) 連翹 五倍子 經(jīng)霜芙蓉葉(各一兩) 上碾為細末。用水調(diào)敷四向腫處,止留中間一竅出毒瓦斯。 隔皮取膿法 驢蹄(細切,一兩) 蕎麥面(一兩) 白鹽(半兩) 草烏(四錢,去皮) 騎馬癰用大粉草帶節(jié)四兩,長流水一碗,以甘草淬焙水盡為末,入皂角炭少許,作四服,湯調(diào)頓服效。 又方 甘草節(jié)、白芷、黃連,破者龍骨、枯礬、赤石脂并用。 敷疽癤方 草烏 黃連 紫荊皮 白芷 大黃 芙蓉皮 樸硝 糯米(各等分) 上為末,蜜水調(diào)敷。如瘡盛,以蜜調(diào)雄黃末,圍定瘡穴,大小前后敷前藥末。
一人肛門生癤,久不收口,有針竅三孔,勞力則有膿。 黃 條芩 連翹 秦艽 上為末,神曲糊為丸。
取朽骨,久疽及痔漏者有之。 取烏骨雞脛骨,以上等雌黃實之,鹽泥固濟,火通紅,取出地上,出火毒,去泥,用骨研細,飯丸如粟大。以紙捻送入孔中竅內(nèi),更用膏藥貼之。 便毒 山梔子 大黃 乳香 沒藥 當歸(五分) 栝蔞仁(三錢) 代赭石(一錢) 上作一服煎。 又方 木鱉子 大黃 栝蔞 桃仁 草龍膽 上 咀。濃煎,露星月一宿,清早溫服,立愈。
又方,白僵蠶、槐花為末,酒調(diào)服,一方加酒大黃。
附方
消毒飲 治便毒初發(fā),三四日可消。 皂角刺 金銀花 防風(fēng) 當歸 大黃 甘草節(jié) 栝蔞仁(等分) 上 咀。水酒各半煎,食前溫服。仍頻提掣頂中發(fā)
《機要》內(nèi)托復(fù)煎散 癰疽托里健胃。 地骨皮 黃芩 茯苓 白芍 人參 黃耆 白術(shù) 桂 甘草 防己 當歸(各一兩) 防風(fēng) 上 咀。先以蒼術(shù)一斤,水五升,煎至三升,去術(shù), 入前十二味,再煎,至三四盞,取清汁,分三四次,終日飲之。又煎蒼術(shù)渣渣,依前又煎前十二味渣,分飲之。 內(nèi)疏黃連湯 治瘡皮色腫硬,發(fā)熱而嘔,大便閉,脈洪實者。 黃連 芍藥 當歸 檳榔 木香 黃芩 梔子 薄荷 桔梗 甘草(各一兩) 連翹(二兩) 大黃(二兩半) 上 咀。每服一兩,入姜煎。
疔
疔,用針刀鏃破頭上,以蟾酥敷之。后用綠豆、野菊、莎末,酒調(diào)飲,醉睡,覺即定痛熱除,不必去疔自愈也。 治一切疔瘡,用紫梗菊花根莖葉皆可,研碎取汁,滴口中飲之。瘰癧,血氣痰熱,以牡過為末,玄參搗膏為丸,桑椹黑熟者搗汁熬膏,湯調(diào)服。紅者曬干為末,湯調(diào)服。師云∶大田螺連肉燒灰存性為末,入麝香少許,濕則干敷,干則油調(diào)敷。夏枯草,大能散結(jié)氣, 而有
入方
治瘰癧。 海藻(洗去砂土?xí)窀桑├ゲ迹ㄈ嗳ネ镣隙断妊袨槟┖问诪酰揪蕮v為末)皂角刺 (炒令黃色)公蛇蛻(樹上或墻上是雄,用一條。平地上者是雌) 上五味為細末,和勻一處。豬項下刀口肉燒熟,蘸前藥末吃。食后倒患處眠一伏時。每核灸七壯,口中覺煙起為度,膿盡即安。初生起時灸曲池,男左女右。
附方
《寶鑒》保生挺子 治疔瘡、背疽、瘰癧,一切惡瘡。 金腳信 雄黃 砂(各二錢) 麝(一錢) 輕粉(半大匣半大 ) 巴豆(四十九粒,文武火炒研) 上為極細末。用黃蠟五錢溶開,將藥和成挺子,冷水浸,少時取出,旋丸捏作餅子,如眼大。將瘡頭撥開,安一餅子,次用神圣膏貼。后服托里散,若瘡氣入腹危者,服破棺丹。 神圣膏 治一切惡瘡。 當歸 本(各半兩) 沒藥(二錢) 黃丹 黃蠟(各二兩) 乳香(二錢) 琥珀(二錢半)膽礬 粉霜(各一錢) 白膠香(二兩) 清油(二斤) 木鱉子(五十個,去皮) 巴豆(十五個,去殼) 槐枝 柳枝(各一百二十條) 上作一處,先將槐枝、柳枝下油內(nèi)熬焦,取出不用。后下余藥,熬至焦黑,亦漉出不用,將油澄清,下黃丹再熬成膏,用緋帛攤之,立效。
《千金》托里散 治疔瘡發(fā)背,一切惡腫。 官桂 人參 甘草 川芎 白芷 芍藥(各一兩) 木香 沒藥(各三錢) 乳香(二錢) 當歸(半兩) 連翹(一兩二錢)黃耆(一兩半) 防風(fēng) 桔梗 濃樸(各二兩) 上十五味為細末。每服三錢,酒一大盞,煎三二沸,和渣 破棺丹 治瘡腫,一切風(fēng)熱。 大黃(二兩,半生半熟) 芒硝 甘草(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半丸,食后茶清溫酒任化下。童便半盞研化服,亦得。 太乙膏 治 子瘡神效。 腦子(一錢,研) 輕粉 乳香(各二錢研) 麝香(三錢,研) 沒藥(四錢,研) 黃丹(五兩) 上用清油一斤,先下黃丹熬,用柳枝攪。又用憨兒蔥七枝,先下一枝熬焦,再下一枝, 蔥盡為度。下火不住手攪,覷冷熱得所,入腦子等藥攪勻,瓷器盛之,用時旋攤。 克效散 治 子瘡。 官桂 砂(各半錢) 赤小豆 粳米(各四十九粒) 斑蝥(四十九個,不去翅足) 上五味,研為末。初服一字,次服二字,次服三字,次服四字,煎商陸根湯送下,空心服,小便淋瀝為效。如惡心嘔吐黃水,無妨。瘰癧日日自消矣。 玉燭散 治瘰癧,和血通經(jīng),服之自消。日進一服,七八日取效。方見婦人類。 東垣升陽調(diào)經(jīng)湯 治瘰癧繞頸,或至頰車,此皆出足陽明胃經(jīng)中來。若瘡深遠,隱曲肉底,是足少陰腎經(jīng)中 升麻(八錢) 葛根 草龍膽(酒制) 酒芩 莪術(shù)(酒洗,炒) 三棱(酒炒) 甘草(炙) 黃連(酒洗) 洗,炒,一兩) 上另秤一半作末,煉蜜為丸綠豆大。每服百余丸。一半作 。 咀,每服五錢。若能食,大便硬,可旋加至七八錢,水二盞,先浸半日,煎至一盞,去渣,臨臥熱服。足高去枕仰臥,噙一口,作十次咽下,留一口在后送下丸藥。服畢,其臥如常。
金湯疳癬諸瘡
金瘡 五倍子、紫蘇等分。 又方 白膠香三錢,龍骨一錢。 金瘡狗咬。 五月五日午時,用陳鍛石一斤,搗為末,韭一斤,搗汁,和成餅,陰干為細末。敷之。 治陽證腫毒并金瘡。 大粉草銼細,用竹筒一段,割去青,兩頭留節(jié),節(jié)上開一竅,入粉草在內(nèi)。滿后,用油灰塞孔竅,從立冬日放糞缸內(nèi),待立春先一日取起,豎立在有風(fēng)無日陰處二十一日,多最好。卻破竹取草為細末,用敷金瘡。干者水調(diào)。 火燒 桐油(二錢) 水(二錢) 上二件,以桃柳枝不住手攪成膏,再入少水溶。外用貓兒肚底毛細剪摻上。 湯澆 以淋了茅三次灰渣敷患處。 湯火瘡 臘月豬膽,涂黃柏,炙干為末,傅之。 瘡 乳香 沒藥 水銀 當歸(各半兩) 川芎 貝母 黃丹(二錢半)真麻油(五兩) 上 咀。除黃丹、水銀外,先將余藥用香油熬黑色,去渣 又方 龍骨(生用) 血竭 赤石脂(共一兩) 頭發(fā)(如指大) 黃蠟(一兩) 白膠香 香油(不拘多少上件,先以香油煎頭發(fā)三五沸,去發(fā),入黃蠟、白膠香,卻入龍骨、血竭、赤石脂攪勻,安在水盤內(nèi)。候冷取起,以瓷器盛之。每遇一瘡,捻作薄片,貼瘡口,以竹箬貼在外。三日后翻過再貼。仍服活血藥。 又方 用砂糖水煎冬青葉三五沸,撈起,石壓平,將葉貼瘡上,日換二次。 又方 以頭垢燒灰,和棗肉,搗作膏。先以蔥椒葉煎湯洗凈,用輕粉摻上,卻以前膏,雨傘紙攤貼之。 又方 地骨皮(一兩) 白蠟(半兩) 甘草節(jié)(半兩) 上以香油入地骨皮、甘草節(jié),文武火熬熟,去渣,入黃丹一兩半,緊火熬黑提起,白紙攤貼之,次用冬青葉醋煎過,以藥貼之。 杖瘡疼 黃柏、生地黃、紫荊皮,皆要藥。熱血作痛,涼血、去瘀血為先,須下雞鳴散之類。生地黃、黃柏為末,童便調(diào)敷,或加韭汁。不破者,以韭菜蔥頭舂碎炒熱貼。冷則易。膏藥,紫荊皮、乳香、沒藥、生地黃、黃柏、大黃之類。 又方 用大黃、黃柏為末,生地黃汁調(diào)敷,干即再敷。 又方 野生苧麻根,嫩者不拘多少,洗凈,同鹽擂,敷瘡上,神效。傷重多用鹽。 癬瘡 防風(fēng)通圣散去硝黃,加浮萍、皂角刺。又紫蘇、樟樹、蒼耳、浮萍煎湯洗。 又方 浮萍(一兩) 蒼耳 蒼術(shù)(二兩) 苦參(一兩半) 黃芩(半兩) 香附(二錢半) 上為末,酒糊丸。 又方 蘆薈 大黃 輕粉 雄黃 蛇床子 槿樹皮 檳榔 上為末。先刮癬,用米醋調(diào)藥末涂之。 又方 蘆薈(研,三錢) 江子(去殼,十四粒) 蓖麻子(去殼,十四粒) 斑蝥(七個,去翅、足) 白蠟 上以香油二兩,熬江子、蓖麻、斑蝥三藥,以黑為度。去藥,入蠟并蘆薈末在內(nèi),用瓷罐盛貯。微微刮癬令破,以油涂上。過夜略腫,即愈。 下疳瘡 蛤粉 蠟茶 苦參 密陀僧 上為末。河水洗凈,臘豬油調(diào)敷。兼治 瘡。 又方 米泔水洗瘡凈。用頭發(fā),以鹽水洗凈,去油,再用清湯洗,曬干燒灰,敷瘡上,即時生
附方
冰霜散 治火燒燎損傷,油熱澆傷,皮爛肉大痛。 寒水石(生) 牡蠣( ) 明樸硝 青黛(各一兩) 輕粉(一錢) 上為末。新水調(diào)或油調(diào),濕則干貼痛處,立止如神。 圣粉散 治下注疳瘡,蝕臭腐爛,疼痛不可忍者。 黃柏(蜜炙) 密陀僧 黃丹 高末茶 乳香(各三錢) 輕粉(一錢半) 麝(少許) 上為末。用蔥湯洗瘡后次貼此藥。兼治小兒疳瘡。 下疳瘡洗藥 黃連 黃柏 當歸 白芷 獨活 防風(fēng) 樸硝 荊芥 上等分,水煎,入錢五十文,烏梅五個,鹽一匙,同煎,溫洗,日五七次。用下藥敷∶ 木香 檳榔 黃連 銅青 輕粉 枯礬 螵蛸 麝(各等分兩) 上為極細末。洗后,至夜敷上。
婦人
婦人經(jīng)水過期,血少也,四物加參、術(shù);帶痰,加南星、半夏、陳皮之類。經(jīng)水不及 期而來者,血熱也,四物加黃連。過期,紫黑有塊,亦血熱也,必作痛,四物加香附、黃連;過期, 淡 皮、 之 玄胡 物 、玄 多 服之,肥人不及日數(shù)而多者,痰多血虛有熱,亦用前丸,藥中更加黃連、白術(shù)丸服。血枯經(jīng) 閉者 如用,以姜汁炒。肥胖飲食過度之人,而經(jīng)水不調(diào)者,乃是濕痰,宜蒼術(shù)、半夏、滑石、茯苓、白術(shù)、香附、川芎、當歸。臨經(jīng)來時肚痛者,四物湯加陳皮、玄胡索、牡丹、甘草。痛 甚者,豆淋酒;痛緩者,童便煮莎,入炒條芩末為丸。經(jīng)水去多不能住者,以三補丸加莎根、龜板、金毛狗脊。陰虛,經(jīng)脈久不通,小便澀,身體疼痛,以四物加蒼術(shù)、牛膝、陳皮、 生甘草。又用蒼莎丸加蒼耳、酒芍藥為丸,就煎前藥吞下。
入方
治經(jīng)水過多。 黃芩(炒) 白芍(炒) 龜板(炙,各一兩) 黃柏(炒,三錢) 椿樹根皮(七錢半)香附子(二錢 上為末,酒糊丸?招臏鼐苹虬诇拢迨。 又方 治積痰傷經(jīng)不行,夜則妄語。 栝蔞子(一兩) 黃連(半兩) 吳茱萸(十粒) 桃仁(五十個) 紅曲(二錢) 砂仁(三兩) 上為末,生姜汁化炊餅為丸桐子大。服百丸,空心。 又方 治一切瘀血為痛。 香附(四兩,醋煮) 瓦楞子(,二兩,醋煮一晝夜) 桃仁(二兩) 牡丹皮 大黃(熟蒸) 當歸(各一兩) 川芎 紅花(各半兩) 上為末,蒸餅丸如桐子大?招臏鼐葡,三五十丸。
附方
四物湯 治沖任虛損,月水不調(diào),臍腹痛。 當歸 川芎 芍藥 熟地黃(等分) 上以水煎服。加減于后∶ 若經(jīng)候微少,漸漸不通,手足煩疼,漸瘦,生潮熱,脈微數(shù),本方去地黃、芎,加澤蘭葉三倍,甘草半分;經(jīng)候過多,本方去熟地黃,加生地黃,或只加黃芩、白術(shù);經(jīng)行身熱,脈數(shù), 頭昏,本方加柴胡、芩;經(jīng)行微少,或脹或疼,四肢疼痛,加延胡、沒藥、白芷與本方等,淡醋湯調(diào)下末子。經(jīng)候不調(diào),心腹 痛,只用芎、歸二味,名君臣散。氣沖經(jīng)脈,故月事頻 并,臍下多痛,加芍藥;經(jīng)欲行,臍腹絞痛,加玄胡、檳榔、苦楝,炒木香減半;經(jīng)水澀少,加葵花、紅花;經(jīng)水適來適斷,或有往來寒熱,先宜 服小柴胡湯,后以四物和之;經(jīng)候過而作痛,血氣俱虛也,宜本方對四君子湯服之。
治經(jīng)事過期不行。 玄胡索(一錢) 香附 枳殼(各半錢) 上為末,杜牛膝搗汁半鐘,空心調(diào)服。 交加地黃丸 治經(jīng)水不調(diào),血塊氣痞,肚腹疼痛。 生地黃(一斤) 老生姜(一斤) 玄胡索 當歸 川芎 白芍(二兩) 沒藥 木香(各一兩) 桃仁 (去皮尖) 人參(各一兩半)香附子(半斤) 上先將地黃、生姜各搗汁,以姜汁浸地黃渣,地黃汁浸渣,皆以汁盡為度,次將余藥為末,共作一處, 日干,同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招姆迨,姜湯下。 當歸散 治經(jīng)脈不通。 當歸 穿山甲(灰炒) 蒲黃(各半兩,炒) 辰砂(一錢) 麝香(少許) 上為末。酒調(diào)服二錢。 琥珀散 治月水不通,心膈迷悶,腹臟撮痛。 臺烏(二兩) 當歸 莪術(shù)(各一兩) 上為末?招臏鼐普{(diào)二錢,以食壓之。產(chǎn)后諸疾,炒姜酒調(diào)下。 通經(jīng)丸 治婦人室女,經(jīng)候不通,臍腹疼痛,或成血瘕。 川椒(炒) 莪術(shù) 干漆(炒煙盡) 當歸 青皮 干姜 大黃(煨) 桃仁(去皮尖,炒) 川烏(炮) 桂心(各等分) 上為末,將一半用米醋熬成膏子,和余藥成劑,臼中杵之,丸如桐子,陰干。每服三五 十丸,醋湯下。嚴氏方無川烏,有紅花。 紅花當歸散 治婦人血臟虛竭,或積瘀血,經(jīng)候不行,時作痛腰胯重疼,小腹堅硬,及室女經(jīng)水不行。 紅花 當歸尾 紫葳(即凌霄花) 牛膝 甘草(炙) 蘇木(各三兩) 白芷 桂心(一兩半) 赤芍(九兩) 劉寄奴(五兩) 上為末?招臒峋普{(diào)三錢服。一名凌霄花散。 導(dǎo)痰湯 見痰類。 三補丸 見諸虛類。 蒼莎丸 見咳嗽類。 越鞠丸 見六郁類。
崩漏
血崩,東垣有治法,但不言熱,其主在寒。學(xué)人宜尋思之。急則治其標,用白湯調(diào)百草霜末,甚者用棕櫚灰。后用四物湯加炒干姜調(diào)理。因勞者,用參帶升補藥;因者,用干姜;因熱者,黃芩;崩過多者,先用五靈脂末一服,當分寒熱。蓋五靈脂能行能止,紫色成塊者熱,以四物湯加黃連之類。婦人血崩,用香附白芷丸服。氣虛血虛者,皆以四物湯加參、 。漏下乃熱而虛,四物加黃連。崩中白帶,用椒目末,又用白芷、鍛石炒去灰末,茜草少許,粥丸服。
一方,用生狗頭骨燒灰存性,或酒調(diào)服,或入藥服。一方,五靈脂 半生半炒為末酒調(diào)服。經(jīng)血逆行,或血腥,或吐血,或唾血,用韭菜汁服效。夫婦人崩中者 由臟腑傷損,沖任二脈,血氣俱虛故也。二脈為經(jīng)脈之海,血氣之行,外循經(jīng)絡(luò),內(nèi)榮臟 。若氣血調(diào)適,經(jīng)下依時。若勞動過極,臟腑俱傷,沖任之氣虛,不能約制其經(jīng)血,故忽然而下 ,謂之崩中暴下。治宜當大補氣血之藥,舉養(yǎng)脾胃,微加鎮(zhèn)墜心火之藥,治其心,補陰瀉陽 ,經(jīng)自止矣。
附方
小薊湯 治崩中不止。 小薊莖葉(研取汁,一盞) 生地黃汁(一盞) 白術(shù)(半兩) 上三件,入水一盞煎,溫服。 荊芥散 治婦人崩中,連日不止。 用荊芥穗,于燈盞多著燈心,好麻油點燈,就上燒荊芥焦色。 上為末。每服三錢,童便調(diào)下。 又方 芥葉(如雞子大) 阿膠(半兩) 干姜(一錢) 上為粗末。用水五盞,先煮艾姜,后入膠烊消,分作二服,空心。 如圣散 治婦人血出崩。 棕櫚灰 烏梅(各一兩) 干姜(一兩五分,并燒灰存性) 上為末。每服二錢,烏梅酒調(diào)下,空心。 涼血地黃湯 治婦人血崩,是腎水月虛,不能鎮(zhèn)守包絡(luò)相火,故血走而崩也。 黃芩 荊芥 蔓荊子(各一分) 黃柏 知母 本 細辛 川芎(各二分) 黃連 羌活 柴 胡升麻 防風(fēng)(各三分) 生地黃 當歸(各五分) 甘草(一錢) 紅花(炒,少許) 上作一服,水煎,空心稍熱服。
帶下
帶下,赤屬血,白屬氣。主治燥濕為先。漏與帶,俱是胃中痰積流下,滲入膀胱,無人知此。只宜升提,甚者上必用吐以提其氣,下用二陳湯加蒼術(shù)、白術(shù),仍用丸子(一本作瓦楞子)。又云:赤白帶下皆屬血,出于大腸小腸之分。肥人多是濕痰,海石、半夏、炒黃柏、滑石、椿皮、川芎、海石如無海石,以蛤粉亦可。一方,有青黛作丸子服。赤白帶下,炒黃荊子為末,酒調(diào)下二錢,或米湯亦可,又治心痛。羅先生法,或十棗湯,或神佑 ,或玉燭散,皆可服。實者可行,虛者不可峻攻。血虛者,加減四物湯;氣虛者,參、術(shù) 陳皮間與之;濕勝者,用固腸丸;相火動者,于諸藥中少加黃柏;滑者,加龍骨、赤石脂 ;滯者,加葵花(葵花白者治白帶,赤者治赤帶;)性燥者,加黃連;痰氣帶下者,蒼術(shù)、香附、滑石、蛤粉、半夏、茯苓丸服。寒月少加干姜,臨機應(yīng)變。必須斷濃味。
入方
良姜 芍藥 黃柏(二錢,各炒成灰) 椿樹根皮(一兩半) 上為末,粥丸。每服四五十丸,空心。 又方 一婦人白帶兼風(fēng)痛。 半夏 茯苓 川芎 陳皮 甘草 蒼術(shù) 黃柏(酒炒) 南星 牛膝(酒洗) 治婦人上有頭風(fēng)鼻涕,下有白帶。 南星 蒼術(shù) 柏皮(炒) 滑石 半夏 川芎 辛夷 牡蠣粉(炒) 酒芩 上 咀。水煎,去渣 又方 治白帶。 龜板(炙) 枳子(各二兩) 黃柏(炒,一兩) 白芍藥(七錢半) 香附(半兩) 干姜(炒,二錢半 山茱萸 苦參 椿根皮(各半兩) 貝母 上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招拿诇拢迨。 又方 治赤白帶下,或時腹痛。 龜板(酒炙,二兩) 黃柏(炒,一兩) 干姜(炒,二錢) 枳子(二錢半) 上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日服二次。 又方 治婦人有孕,白帶。 蒼術(shù)(三錢) 白芷(二錢) 黃連(炒,二錢) 黃芩(炒,三錢) 黃柏(炒,一錢半) 白芍(二錢半) 椿根皮(炒,一錢半) 山茱萸(二錢半) 上為末,糊丸?招臏鼐葡,五十丸。 治結(jié)痰白帶 先以小胃丹,半饑半飽,津液下數(shù)丸。候郁積開,卻宜服補藥。 白術(shù)(二兩) 黃芩(半兩) 紅白葵花(二錢半) 白芍(七錢半) 上為末,蒸餅丸?招募逅奈餃,三五十丸。 固腸丸 治濕氣下利,大便血,白帶,去脾胃陳積之疾。用此以燥其濕,亦不可單用,須看病作湯使。 椿根白皮(性涼而燥須炒用) 上為末,酒糊丸服。 又方 椿根皮(四兩) 滑石(二兩) 上為末,粥丸桐子大?招陌诇拢话偻琛 又方 治白帶,因七情所傷而脈數(shù)者。 黃連(炒) 扁柏(酒蒸) 黃柏(炒,各半兩) 香附(醋炒) 白芍 白術(shù)(各一兩) 椿根皮(炒,三兩) 白芷(燒存性,三錢) 上為末,粥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米飲下。 又方 治赤白帶,因濕勝而下者。 蒼術(shù)(鹽炒) 白芍 滑石(炒,各一兩) 枳殼(炒) 甘草(各三錢) 椿根皮(炒,二兩) 干姜(炮,二錢) 地榆(半兩) 上為末,粥丸?招拿罪嬒乱话偻。
〔附錄〕
赤白帶者,皆因七情內(nèi)傷,或下元虛憊,感非一端。叔和云:“崩中日久為白帶,漏海將枯,津液復(fù)亡,枯干不能滋養(yǎng)筋骨。執(zhí)劑之法,須以本部行經(jīng)藥為引用,為使。大辛甘油膩之藥,潤其枯燥,而滋益津液,以大卒熱之氣味藥,補其陽道,生其血脈。以寒苦之藥,泄其肺而救上熱傷氣。以人參補之。以微苦溫之藥為佐,而益元氣。此治之大法也。
附方
戴人玉燭散 治經(jīng)候不通,腹脹或痛。 當歸 芍藥 川芎 熟地黃 芒硝 大黃 甘草 上 咀。生姜三片,煎服。 十棗湯 見脅痛類。 神佑丸 見中濕類。
產(chǎn)前
產(chǎn)前當清熱產(chǎn)血。產(chǎn)婦因火動胎,逆上作喘急者,急用條芩、香附之類為末調(diào)下。條芩,水中取沉者為佳。墮胎,乃氣虛、血虛、血熱。黃芩,安胎,乃上中二焦藥,能降火下行。益母草,即茺蔚子,治產(chǎn)前產(chǎn)后諸病,能行血養(yǎng)血。難產(chǎn)可煎作膏,地黃膏、膝膏,皆可用。懷妊愛物,乃一臟之虛。假如肝臟之虛,肝氣止能生胎,無余用也。又云:不能榮其肝,肝虛故愛酸物。產(chǎn)前安胎,白術(shù)、黃芩為妙藥也。條芩,安胎圣藥也。俗人知,以為害而不敢用,反謂溫?zé)嶂幙绅B(yǎng)胎。殊不知產(chǎn)前宜清熱,令血循經(jīng)而不妄行,故養(yǎng)胎。胎熱將臨月,以三補丸加炒香附、炒白芍,蒸餅丸服。抑熱,以三補丸,用地黃膏。有孕八九個月,必順氣,須用枳殼、紫蘇梗。凡妊婦脈細勻,易產(chǎn);大浮緩,火氣散,難 產(chǎn)。生產(chǎn)如抱舡過壩一般。
入方
固胎。 地黃(半錢) 歸身 人參 白芍(各二錢) 白術(shù)(一錢半) 川芎(五分) 陳皮(一錢) 黃芩(半錢) 甘草(三分) 黃連(少許) 黃柏(少許) 桑上羊兒藤(七葉圓者) 一本無芩 上 咀。每二錢,入糯米二十四粒,煎服。血虛不安 者,用阿膠;痛者,用砂仁止痛,安胎行氣故也。 束胎丸 第八個月可服。 炒黃芩(夏一兩,春秋七錢半,冬半兩) 白術(shù)(一兩,不見火) 茯苓(七錢半,不見火) 陳皮(三兩,忌火) 上為末,粥丸服。 達生散 又名束胎散。 大腹皮(三錢) 人參 陳皮(各半錢) 白術(shù) 芍藥(各一錢) 紫蘇(莖葉,半錢) 甘草(炙,二錢) 歸身尾(一錢) 上作一服,入青蔥五葉,黃楊腦七個,此即黃楊樹葉梢兒也。或加枳殼、砂仁,以水煎,食后服。于八九個月,服十數(shù)帖,甚得力。夏月加黃芩,冬不必加,春加川芎;蛴袆e證 ,以意消息于后。 氣虛,加參、術(shù);氣實,倍香附、陳皮;血虛,倍當歸,加地黃;形實,倍紫蘇;性急 加黃連;有熱,加黃芩;濕痰,加滑石、半夏;食積,加山楂;食后易饑,倍黃楊腦;有痰 ,加半夏;腹痛,加木香、桂。 又方 第九個月服。 黃芩(一兩,酒炒,不宜涼藥,怯弱者減半) 白術(shù)(一兩) 枳殼(炒,七錢半)滑石(七錢半, 臨月十日前小便多者減此一昧) 上為末,粥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熱湯下。多則恐損元氣,氣實人宜服。 又方 安胎 白術(shù) 黃芩 炒曲 上為末,粥丸服。一本云:用條芩一二兩為末,每一錢或半錢,濃煎白術(shù)湯調(diào)下。每次 用白術(shù)五七錢煎湯。 惡阻從痰治,多用二陳湯。 戴云:惡阻者,謂婦人有孕惡心,阻其飲食者是也。肥者有痰,瘦者有熱,須用二陳湯
入方
白術(shù)(不拘多少) 上為末,水丸。隨所好,或湯或水下。 子腫,濕多。 戴云:子腫者,謂婦人手足或頭面通身浮腫者是也。
入方
山梔子(炒,用一合) 上為末。米飲吞下;或丸服。 《三因》鯉魚湯 治妊娠腹大,胎間有水氣。 白術(shù)(五兩) 茯苓(四兩) 當歸 芍藥(各三兩) 上細銼,以鯉魚一頭,修事如食法,煮取汁,去魚不用。每服四錢,入魚汁一盞半,姜七片,陳皮少許,煎至七分,去渣胎漏,氣虛、血虛、血熱,可服固孕之藥。 戴云:胎漏者,謂婦人有胎而血漏下者。 參術(shù)飲 治妊娠轉(zhuǎn)胞。 四物湯加人參 白術(shù) 半夏(制) 陳皮 甘草 上 咀。入生姜煎,空心服。
附方
治胎動不安,已有所見。 艾葉 阿膠 當歸 川芎(各三兩) 甘草(一兩) 上每服五錢,水煎熟,下膠令烊,溫服。 膠艾湯 損動胎,去血腹痛。 艾葉 阿膠 上二味,水煎服。 難產(chǎn),氣血虛故也。此蓋九月十月之際,不謹守者有之,亦有氣血凝滯而不能轉(zhuǎn)運者。 臨月時,服野天麻熬膏,白湯調(diào)下,油、蜜、小便和極勻,治難產(chǎn)。
入方
砂仁 香附(醋煮) 枳殼 甘草 上為末。湯調(diào),又以香油、蜜、小便和勻各半盞,調(diào)益母草末。 催生 白芷(灰) 百草霜 滑石 上為末。用芎歸煎湯調(diào)下,或姜汁服。 天麻丸 易產(chǎn)。 天麻(即益母草六月間連根采陰干) 上為末,不拘多少,煉蜜丸如圓眼大。臨產(chǎn)時,溫酒或白湯化一丸,能除產(chǎn)后百病。
附方
催生如圣散 黃葵花(不以多少,焙干) 上為末。熱湯調(diào)下二錢,神妙;蛴新┭,胎臟干澀,難產(chǎn)痛劇者,并進三服。良久,腹中氣寬胎滑,即時產(chǎn)下。如無花,只以蜀葵子爛研小半合,以酒調(diào),尤妙。亦治打撲傷損。如胎死不下,煎紅花,溫酒調(diào)下。
經(jīng)驗方∶用子四十九 或三十粒。歌曰∶黃金內(nèi)子三十粒,細研酒調(diào)能備急,命若懸絲在須臾,即令眷屬不悲泣。 又方 蛇蛻(一條,全者) 蠶蛻紙(一張,一方無) 上入新甕中,鹽泥固濟,燒存性為末。煎榆白皮調(diào)下一錢,三服,覺痛便產(chǎn)。 又方 治產(chǎn)難,兼治胞衣不下并死胎。 蓖麻子七粒去殼,研細成膏,涂腳心,胞衣即下,速洗去。不洗腸出,卻用此膏涂頂上 ,腸自縮入,如神之妙。 又方 月兔頭(一枚,燒灰) 上為末。蔥白湯調(diào)二錢,立生。 又方 治難產(chǎn)三日不下。 伏龍肝細研。每服一錢,酒調(diào)服之。又或吞雞子黃三個,并少苦酒服之,立生。又或用 赤小豆二升,水九升,煮取一升汁,入炙了明黃膠一兩,同煎少時,一服五合。又用槐子十四
又方∶當歸為末,酒調(diào)方寸匕服。
胞衣不下
取皂屋黑塵,研為細末。酒調(diào)方寸匕。
產(chǎn)后
產(chǎn)后無得令虛,當大補氣血為先。雖有雜證,以末治之。一切病多是血虛,皆 不可發(fā)表。產(chǎn)后不可用芍藥,以其酸寒伐生發(fā)之氣故也。產(chǎn)后血暈,因虛火載血上行,漸漸 暈 以韭葉細切,盛于有觜瓶中,以熱醋沃之,急封其口,以觜塞產(chǎn)婦鼻中,可愈眩冒。產(chǎn)后中風(fēng),切不可作風(fēng)治,必大補氣血為主,然后治痰,當以左右手之脈,分其氣血多少而治。產(chǎn)后 中風(fēng),口眼斜,切不可服小續(xù)命湯。產(chǎn)后水腫,必用大補氣血為主,小佐蒼術(shù)、茯苓,使水自利。 產(chǎn)后大發(fā)熱,必用干姜,輕者用茯苓,淡滲其熱,一應(yīng)寒苦并發(fā)表之藥,皆不可用,產(chǎn)后發(fā) 熱惡寒,皆屬血虛。左手脈不足,補血藥多于補氣藥。惡寒發(fā)熱腹痛者,當去惡血,腹?jié)M 者 不是。產(chǎn)后發(fā)熱,乳汁不通及膨者,無子當消,用麥 二兩炒,研細末, 清湯調(diào)下,作四服 。有子者,用木通、通草、豬蹄煎服。凡產(chǎn)后有病,先固正氣。前條云:產(chǎn)后大熱,必用干姜。或曰∶用姜者何也?曰∶此熱非有余之熱,乃陰虛生內(nèi)熱耳。故以補陰藥大劑服 之。且干姜能入肺和肺氣,入肝分引血藥生血,然不可獨用,必與補陰藥同用。此造化自 然 之妙,非天下之至神,孰能與于此乎?產(chǎn)后脈洪數(shù),產(chǎn)前脈細小澀弱,多死。懷孕者脈主 洪數(shù),已產(chǎn)而洪數(shù)不改者,多主死。
入方
產(chǎn)后補虛。 人參 白術(shù)(一錢)茯苓 歸身尾 陳皮 川芎(各半錢)甘草(炙,三分) 有熱,加黃芩一錢,生姜三片。 上以水煎服。 產(chǎn)后消血塊方 滑石(三錢) 沒藥(二錢) 血竭(二錢,如無以牡丹皮代之) 上為末,醋糊丸。如惡露不下,以五靈脂為末,神曲丸、白術(shù)陳皮湯下。瓦楞子能消 又方 血竭 五靈脂 上為末。消產(chǎn)后血塊,極好。 又方 治產(chǎn)后泄瀉。 黃芩 白術(shù) 川芎 茯苓 干姜 滑石 陳皮 炒芍藥 甘草(炙) 上 咀。水煎服。 又方 治產(chǎn)后惡露不盡,小腹作痛。 五靈脂 香附(一方加蛤粉) 上為末,醋糊丸。甚者入桃仁,不去尖用。 獨行丸 治婦人產(chǎn)后血沖心動,及治男子血氣心腹痛,有孕者忌服。 五靈脂(去土,半炒半生) 上為末,水丸,彈子大。每一丸,或酒或姜湯化下。 參術(shù)膏 治產(chǎn)后胞損成淋瀝證。 人參(二錢半) 白術(shù)(二錢) 桃仁 陳皮(各一錢)黃耆(一錢半)茯苓(一錢) 甘草(炙,半錢 )上 咀。水煎豬羊胞,后入藥,作一服。
〔附錄〕
產(chǎn)后血暈者,皆由敗血流入肝經(jīng),眼見黑花,頭目旋暈,不能起坐,甚至昏悶不 省人事,謂之血暈。用酒調(diào)黑神散最佳,切不可作中風(fēng)治之。凡血暈皆血乘虛逆上湊心,故 昏迷不省,氣閉欲絕是也。古法有云:產(chǎn)婦才分娩了,預(yù)燒秤錘,或江中黃石子,硬炭燒 令通赤,置器中,急于床前以醋沃之,得醋氣可除血暈;蛞院么拙猛靠诒,乃置醋于傍,使聞器亦可。
附方
清魂散 治血迷血暈。 澤蘭葉 人參(各二錢半) 荊芥(一兩) 川芎(半兩) 甘草(二錢) 上為末。用溫酒熱湯各半盞,調(diào)一錢急灌之,下咽即開眼。 黑神散 黑豆(炒,半升) 熟地黃 當歸 肉桂 干姜 甘草 白芍 蒲黃(各四兩) 生地黃(別本 上為末。每服二錢,童便酒各半調(diào)服。一名烏金散。
子嗣
(附斷子法) 若是肥盛婦人,稟受甚濃,恣于酒食之人,經(jīng)水不調(diào),不能成胎,謂之軀脂滿溢 ,閉塞子 宮。宜行濕燥痰,用星、夏、蒼術(shù)、臺芎、防風(fēng)、羌活、滑石,或?qū)禍。若是怯瘦?急之人,經(jīng)水不調(diào),不能成胎,謂之子宮干澀無血,不能攝受精氣。宜涼血降火,或 四物加香附、黃芩、柴胡,養(yǎng)血養(yǎng)陰等藥可宜。東垣有六味地黃丸,以補婦人之陰血不足 。無子,服之者能使胎孕。出《試效方》。 斷子法,用白面曲一升,無灰酒五升作糊,煮至二升半,濾去渣,分作三服。候經(jīng)至前一日晚,次早五更,及天明,各吃一服,經(jīng)即不(一無不字)行,終身無子矣。
小兒
乳下小兒,常多濕熱、食積、痰熱傷乳為病,大概肝與脾病多。小兒易怒,肝病最多,大人亦然。肝只是有余,腎只是不足。 小兒初生,未經(jīng)食乳,急取甘草一寸,火上炙熟細切,置地上出火毒一時許,用水一小 盞, 熬至三分之一,去滓,用新綿蘸滴兒口中,令咽盡。須臾,吐痰及瘀血,方與乳食。年長知 膚無病。 小兒急慢驚風(fēng),發(fā)熱口噤,手心伏熱,痰熱,咳嗽痰喘,此類證并用涌法吐之。重劑瓜 蒂散 ,輕劑用苦參、赤小豆末,須蝦齏汁調(diào)服之。后用通圣散為末,蜜丸服。 間以桑樹上牛兒, 陰干焙末調(diào)服,以平其氣。驚有二證,一者熱痰,主急驚,當吐瀉之;一者脾虛,乃為慢 驚 ,所以多死,當養(yǎng)脾。急驚只用降火、下痰、養(yǎng)血;慢驚者,先實脾土,后散風(fēng)邪,只用 朱砂安神丸,更于血藥中求之。 小兒驀然無故大叫作發(fā)者,必死。是火大發(fā)則虛其氣故也。
入方
黑龍丸 治小兒急慢驚風(fēng)。 牛膽南星 青礞石(焰硝等分,各一兩) 天竺黃 青黛(各半兩) 蘆薈(二錢半) 辰砂(三錢 僵蠶(半錢) 蜈蚣(一錢半,燒存性) 上為末,甘草煎膏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二丸,急驚煎姜蜜薄荷湯下,慢驚煎桔梗白術(shù)湯 治驚而有熱者 人參 茯苓 白芍(酒炒) 白術(shù) 上 咀。姜煎。夏月,加黃連、生甘草、竹葉。
附方
神圣牛黃奪命散 檳榔(半兩) 木香(三錢) 大黃(二兩,面裹煨熟,為末) 白牽牛(一兩,一半炒一半生用) 黑 牽牛(粗末,一半生用一半炒) 上為一處,研作細末,入輕粉少許。每服三錢,用蜜漿水調(diào)下,不拘時候,微利為度。 通圣散 見斑疹類。 朱砂安神丸 見驚悸類。 瓜蒂散 見疽類。 疳病,或肚大筋青。 胡黃連丸 治疳病腹大。 胡黃連(五分,去果子積) 阿魏(一錢半,醋浸去肉積) 曲神(二錢去食積) 麝香(四粒) 炒黃 連(二錢,去熱積) 上為末,豬膽汁丸,如黍米大。每服二三十丸,白術(shù)湯送下。又云:胡黃連丸十二粒, 五積丸 治小兒諸般疳積。 丑頭末(一兩) 黃連(半兩) 陳皮(一兩) 青皮(半兩) 山楂(半兩) 上炒焦黑色為末,每用巴豆霜半錢,前藥末半錢,宿蒸餅丸,麻子大。小兒二歲十丸, 五更姜湯下,至天明大便泄為度,溫粥補之。未利,再服三五丸。 烏犀丸 丑頭末(三兩) 青皮(三兩) 使君子肉(七錢半) 白蕪荑(一錢半) 鶴虱(五錢) 蘆薈(一錢,另研 燒紅醋淬) 苦楝根皮(半兩) 上炒令焦黑色為末,曲丸麻子大。每三五十丸,米飲送下,食前量小兒大小加減。 黃龍丸 三棱(三兩) 黑角莪術(shù)(三兩) 青皮(一兩半) 山楂肉(七錢半) 干姜(七錢半) 上用曲丸麻子大,日曬干。食后姜湯下,量兒大小加減。烏犀、黃龍間服,食前服烏犀 ,食后服黃龍。 肥兒丸 治小兒疳積。 蘆薈(另研) 胡黃連(三錢) 炒曲(四錢) 黃連 白術(shù) 山楂(炒,半兩) 蕪荑(炒,三錢) 上為末,蘆薈末和勻,豬膽汁丸粟米大。每六十丸,食前米飲下。 疳黃食積 白術(shù) 黃連 苦參 山楂(等分) 上為末,曲糊丸麻子大。食后白湯下十五丸。 食傷胃熱熏蒸 白術(shù)(一兩) 半夏 黃連(半兩) 平胃散(二兩) 上用粥丸。食后白湯下二十丸。
〔附錄〕
小兒疳病者,小兒臟腑嬌嫩,飽則易傷。乳哺飲食,一或失常,不為疳者鮮矣。 疳皆因乳食不調(diào),甘肥無節(jié)而作也。或嬰幼缺乳,粥飯?zhí),耗傷形氣,則疳之根生。延 及 歲月,五疳病成,甚者胸陷喘噦,乳食直瀉,腫滿下利,腹脅脹疼,皮發(fā)紫瘡,肌肉光紫, 與夫疳勞渴瀉,面槁色夭,骨露齒張,肚硬不食者,皆危篤矣。凡此等類,盧扁復(fù)生,難施其巧。
附方
集圣丸 治小兒疳通用。 蘆薈 五靈脂 好夜明砂(焙) 砂仁 陳皮 青皮 莪術(shù)(煨) 木香 使君子(煨,各二 錢) 黃連 蝦。ㄈ崭芍私梗魅郑 上為末,用雄豬膽二枚取汁和藥,入糕糊丸麻子大。每服十五丸,米飲送下。 大蘆薈丸 治諸疳。 蘆薈 蕪荑 木香 青黛 檳榔 黃連(炒,二錢半) 蟬殼(二十四枚) 黃連(半兩) 麝香(少 上為末,豬膽汁二枚取汁,浸糕為丸麻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 褐丸子 治疳腫脹。 蘿卜子(二兩,炒) 陳皮 青皮 檳榔 黑丑(半熟半生) 五靈脂 赤茯苓 莪術(shù)(煨,各 半兩) 木香(一錢半) 上為末,面糊丸,綠豆大。每服十五丸,煎紫蘇葉皮湯下。 子熱 炒芍藥 香附 滑石(一兩) 甘草(三錢) 黃連(二錢) 上作四服,水一盞半,生姜三片煎。乳母服。 風(fēng)痰 南星(一兩,切用白礬末半兩,水泡一指濃浸,曬干研細入) 白附子(二兩) 上為末,飛白面糊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二丸,姜蜜薄荷湯化下。 白附丸 牛膽星(一兩,須用黃牯牛膽臘月粉南星,親手修合、風(fēng)干。隔一年用牛膽須入三四次者 )大陳半夏(半兩) 粉白南星(一兩,切作片,用臘雪水浸七日,去水曬干) 枯白礬(二錢半) 上為末,宿蒸餅丸,如梧子大。用姜汁蜜湯送下。有熱,加薄荷葉。 紫金泥 治小兒哮喘不止,端午日修合。 黑椒(四十九粒,浸透去皮,研如泥次入) 人言(一錢) 鵝管石(一錢) 上為末,丸如黍米大,朱砂為衣。每一丸或二丸,量兒大小,空心冷茶清下。當日忌生 冷葷腥熱物。服藥病止后,更服白附丸三五帖。 小兒腹痛,多是飲食所傷,宜∶ 白術(shù) 陳皮 青皮 山楂 神曲 麥 砂仁 甘草 受寒痛者,加藿香、吳茱萸;有熱,加黃芩。 小兒腹脹 蘿卜子(蒸) 紫蘇梗 干葛 陳皮(等分) 甘草(減半) 食減者,加術(shù)煎服。 小兒好吃粽,成腹脹疼。用白酒曲末,同黃連末為丸,服之愈。 又方 茯苓皮 陳皮 赤小豆 蘿卜子(炒) 木通(各半錢) 木香(二分) 甘草(些少) 上 咀。姜一片,煎服。
〔附錄〕
小兒腹痛,多因邪正交爭,與臟氣相擊而作也。挾熱作痛者,以面赤 或壯熱、四肢煩、手足心熱見之;挾冷作痛者,以面色或白或青見之。冷甚而證變,則面色 黯黑 ,唇爪甲皆青矣。熱證,宜四順清涼飲加青皮、枳殼;冷證,指迷七氣湯;冷熱不調(diào),以 桔梗枳殼東加青陳皮、木香、當歸。 小兒吐瀉黃膽 三棱 莪術(shù) 青皮 陳皮 神曲(炒) 茯苓 麥 黃連 甘草 白術(shù) 上為末,調(diào)服。傷乳食吐瀉,加山楂;時氣吐瀉,加滑石;發(fā)熱,加薄荷。 夏月小兒吐瀉,用益元散,錢氏五補五瀉之藥俱可用。吐瀉腹痛吐乳,調(diào)脾,以平胃散 入熟蜜,加蘇合香丸,名萬安膏,用米湯化下。夏月熱病,六一散最妙。 小兒痢疾 黃連 黃芩 陳皮 甘草 上以水煎服。赤痢,加紅花、桃仁;白痢,加滑石末。 又方 治小兒食積痢。 炒神曲 蒼術(shù) 滑石 白芍 黃芩 白術(shù) 甘草(炙) 陳皮 上 咀。水煎,下保和丸。一方加茯苓。 小兒赤痢壯熱 用藍青搗汁,每服半盞,與之妙。
〔附錄〕
凡小兒痢疾,亦作食積論。初得之時,宜用木香檳榔丸下之,后用白術(shù)、白芍藥 、黃芩、甘草、滑石。如里急后重,加木香、檳榔、枳殼。久不止者,用肉豆蔻、粟殼炒黃。 小兒赤斑、紅斑、瘡癢癮疹,并宜用防風(fēng)通圣散為末調(diào)服。 小兒口糜 戴云:謂滿口生瘡者便是。 江茶 粉草 上為末。敷之。一方用黃丹。 又方 苦參 黃丹 五倍子 青黛 上等分為末。敷之。 又方 青黛 芒硝 上為末。敷口中。 又方 黃柏 細辛 青鹽 上等分為末。噙之,吐出涎,不過三日愈。亦治大人。 治毒口瘡,五倍子、黃丹、甘草、江茶、芒硝等分為末敷之。 龜胸 蒼術(shù) 酒柏 酒芍藥 陳皮 防風(fēng) 威靈仙 山楂 當歸 痢后加生地黃 小兒夜啼,此是邪熱乘心。 黃連(姜汁炒,一錢半) 甘草(一錢) 上用竹葉一十片,煎服。又方,加人參二錢半,作二服,入姜一片,水煎。 又法 夜啼不止,潛取捕雞窠草一握,置小兒身下。
〔附錄〕
夜啼,小兒臟冷也。陰盛于夜則冷動,冷動則為陰極發(fā)燥,寒盛作疼,所以夜啼 而不歇。
附方
鉤藤散 治小兒夜啼。 鉤藤 茯苓 茯神 川芎 當歸 木香(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姜棗略煎服。又燈草燒灰涂敷乳上與之。 小兒脫肛 戴云:脫肛者,大腸脫下之說。 脫囊即外腎腫大 戴云:脫囊者,陰囊腫大墜下不收上之說;蛟茲,陰丸脫出。
入方
木通 甘草 黃連(炒) 當歸 黃芩(炒) 上以水煎服。 又方 治脫肛,用東北方陳壁土泡湯,先熏后洗。 又方 治脫囊。 紫蘇莖葉為末。干敷。如爛,用香油調(diào),鵝翎刷,又用青荷葉包上。 小兒木舌 戴云:木舌者,舌腫硬不和軟也。又言∶重舌者,亦是此類。二者皆是熱病。
入方
百草霜 芒硝 滑石 上為末。酒調(diào)敷之。 重舌 用好膽礬研細敷之。 咯血 戴云:咯紅者,即唾內(nèi)有血,非吐血與咳血。
入方
黑豆 甘草 陳皮 上煎服。 小兒尿血 甘草湯調(diào)益元散,加升麻煎服尤妙。 小兒吃泥,胃氣熱故也。
入方
軟石膏 黃芩 陳皮 茯苓 白術(shù) 甘草 上用水煎服。 又方 膩粉一錢,砂糖和丸,如麻子大。米飲下一丸,瀉出土,立瘥。 小兒解顱,乃是母氣虛與熱多耳。 戴云:即初生小兒頭上骨未合而開者。
入方
四君子與四物,子母皆可服。有熱,加酒炒黃芩、連、生甘草,煎服。外用帛束緊,用白蘞末敷之。 小兒吐蛔蟲 以苦楝根為君,佐以二陳湯,煎服。 小兒冬月吐蛔,多是胃寒、胃虛所致,錢氏白術(shù)散加丁香二粒。
附方
錢氏白術(shù)散 藿香 白術(shù) 木香 白茯苓 甘草 人參(各一錢) 干葛(二錢) 上為末。每一錢至二錢,水煎服。 小兒口噤 治法用搐鼻方 郁金 藜蘆 瓜蒂 上為末。水調(diào)搐之。 小兒禿頭 用白灰燒紅,淬長流水令熱洗之,內(nèi)又服酒制通圣散,除大黃另用酒炒入,研為末,再用酒拌干。 每服一錢,水煎頻服。外又用胡荽子、伏龍尾(即梁上灰塵)、黃連、白礬為末,油調(diào)敷。 又方 松樹濃皮(燒皮) 黃丹(水飛,一兩) 寒水石(一兩,細研) 白礬(枯) 黃連 大黃(各半兩 白膠香(熬飛傾石上,三兩) 輕粉(四,或云一分) 上為末。熬熟油調(diào)敷瘡上,須先洗了瘡痂敷之,佳。 又方 治小兒癩頭,并身癩等證。 松皮(燒灰) 白膠香 枯礬 大黃 黃柏 上為末。用熟油調(diào)敷。 小兒頭瘡 臘豬油(半生半熟) 雄黃 水銀(等分) 上研和勻。洗凈敷瘡上。 又方 川芎 酒片芩 酒白芍 陳皮(半兩) 酒白術(shù) 酒歸(一兩半) 酒天麻 蒼術(shù) 蒼耳(七錢半 酒柏 酒粉草(四錢) 防風(fēng)(三錢) 上為末。水蕩起煎服,日四五次,服后睡片時。 又方 單治頭瘡。 松樹皮(濃者燒炭,二兩) 白膠香(熬沸傾石上,二兩) 黃丹(一兩,火飛) 白礬(火飛,半兩 黃芩 黃連 大黃(各三錢) 蛇床子 寒水石(三錢) 白芷 無名異(炒,少許) 木香(少許,痛者 用) 輕粉 上為極細末。熬熟油調(diào)敷瘡上,須洗凈瘡去痂,敷之佳。 又小兒瘡 豬牙皂角(去皮) 胡椒(些少) 枯礬 輕粉 上為末。樟腦燭油擦七日,如櫻桃膿窠,去椒。 小兒臍腫汁出 用枯白礬為末,敷。或黃柏為末,敷之。又小兒臍不干,伏龍肝涂。 小兒天火丹,臍腹起者,赤溜不妨。 蚯蚓泥炒調(diào)敷。 小兒赤溜 主傷血熱。 用生地黃、木通、荊芥苦藥帶表之類,外以芭蕉油涂患處,芒硝濃煎汁洗之。又方,雞子清調(diào)伏龍肝敷之。 小兒耳后月蝕瘡 黃連 枯白礬 上為末敷之。 小兒鼻赤 雄黃 黃丹 上同為末。無根水調(diào)敷之。又蒼耳葉酒蒸焙干為末,調(diào)服,最解食毒。又鼻下一道赤者 ,名曰,以黃連末敷之。 辛夷膏 專治小兒鼻流清涕不止。 辛夷葉(一兩,洗凈,焙干) 細辛 木通 白芷(各半兩) 杏仁(一兩,去皮,研如泥) 木香(半兩) 上為細末。次用杏仁泥、羊骨髓、豬脂各一兩,同諸藥和勻,于瓦石器中熬成膏,赤黃 色為度。于地上放冷,入腦麝各一錢,拌勻,涂囪門上。每用少許涂鼻中。 小兒變蒸,是胎毒散也。 乳兒瘧疾痞塊 川芎(二錢) 生地黃 白芍(一錢半) 陳皮 半夏 炒芩(一錢) 甘草(二分) 上作一服,姜三片,就煎下甲末半錢。
痘瘡
痘瘡,分氣虛、血虛,用補。氣虛者,人參、白術(shù)加解毒藥;血虛者,四物湯中加解 毒藥。凡痘瘡初出之時,色白者,便用大補氣血,參、術(shù)、 、芎、升麻、干葛、草 、木香、丁香、酒洗當歸、白芍。若大便瀉,加訶子、肉豆蔻、酒炒芩連,名解毒藥。但 見紅點,便忌葛根湯,恐發(fā)得表虛也。吐瀉食少,為里虛;不吐瀉,能食,為里實;里實而 補,則結(jié)癰毒。陷伏倒靨為表虛,灰白者亦表虛,或用燒人屎。紅活綻凸為表實,表實而更 用表藥,則反潰爛不結(jié)痂。吐瀉陷伏,二者俱見,為表里俱虛。黑陷甚者,亦用燒人屎, 水調(diào)服,出子和方。痘瘡初出時,或未見時,人有患者,宜預(yù)服此藥,多者令少,重者令輕 。方以絲瓜近蒂三寸,連皮子燒灰存性為末,砂糖拌,干吃。入朱砂末,尤妙。痘瘡分人 清濁,就形氣上取勇怯。黑陷二種,因氣虛而毒瓦斯不能盡出者,酒炒黃 、酒紫草、人參 正者如上治。將欲成就,卻色淡者,宜助血藥,用當歸、川芎、酒洗芍藥之類,或加紅花。 將成就之際,卻紫色者,屬熱,用涼藥解其毒,升麻、葛根、黃連、黃芩、桂枝、連翹之 類,甚者犀角,大解痘毒,爐灰白色、靜者、怯者,作寒看。勇者、燥者、 發(fā)者,作熱看 痘瘡,鼠粘子、連翹、山楂、甘草,此四味,始終必用之藥。全白色,將靨時如豆殼者, 因初起時飲水多,其靨不齊,俗呼倒靨,不好。但服實表之劑,消息以大小便,如大便秘, 通大便;小便秘,通小便。有初起煩躁譫語,狂渴引飲,若飲水則后來靨不齊,急以涼藥 解其標,如益元散之類亦可服。癢塌者,于形色脈上分虛實,實則脈有力氣壯,虛則脈無力氣怯 。輕者用淡蜜水調(diào)滑石末,以羽潤瘡上。虛癢者,以實表之劑加涼血藥。實癢如大便不通者 ,以大黃寒涼之藥少許與之,下其結(jié)糞。疏則無毒,蜜則有毒,宜涼藥解之,雖數(shù)十帖亦 妨。無害眼之患。瘡干者宜退火,濕者用瀉濕。退火止用輕劑,荊芥、升麻、葛根之類 瀉濕乃肌表間濕,宜用風(fēng)藥白芷、防風(fēng)之類。如痘瘡傷眼,必用山梔、決明、赤芍、歸尾 芩連、防風(fēng)、連翹、升麻、桔梗,作小劑,末調(diào)服。如眼無光,過百日后,血氣復(fù)自明。 痘癰多是實毒,血熱成癰,分上下用藥,一日不可緩。已成膿,必用涼藥為主,赤芍、甘草節(jié) 、連翹、桔梗,上引用升麻、葛根,下引用檳榔、牛膝,助以貝母、忍冬草、白芷、栝蔞之 。大便燥,用大黃。發(fā)寒熱,用黃芩、黃柏。痘瘡,黑屬血熱,涼血為主;白屬虛,補氣為 主。中黑陷而外白起得遲者,則相兼而治。初起時自汗不妨,蓋濕熱熏蒸而然故也。痘風(fēng) 氣血虛實,以日子守之,多帶氣血不足,虛則黃,生血活血之劑助之,略佐以風(fēng)藥;實 則白芍為君,黃芩亦為君,佐以白芷、連翹、續(xù)斷之類。若屬寒,陳氏方可用。
入方
解痘瘡毒。 絲瓜 升麻 酒芍藥 生甘草 黑豆 山楂 赤小豆 犀角 上水煎服。 又方 治痘瘡,已出未出皆可服。 朱砂 上為末。蜜水調(diào)服。多者可減,少者可無。 痘瘡敷藥 貝母 南星 僵蠶 天花粉 寒水石(最多) 白芷 草烏 大黃 豬牙 皂角 上為末。醋調(diào)敷之。
〔附錄〕
小兒瘡疹,大抵與傷寒相似,發(fā)熱煩躁,臉赤唇紅,身痛頭疼,乍寒乍熱,噴嚏呵欠,嗽喘痰涎,傷寒證候類有之。始發(fā)之時,有因傷風(fēng)寒而得者,有時氣傳染而得者,有因傷 食 ,或煩躁狂悶昏睡,或自汗,或下痢,或發(fā)熱,或不發(fā)熱,證候多端。卒未易辨,亦須以耳冷冷足冷驗之。蓋謂瘡疹屬陽,腎臟無證,耳與 足,俱屬于腎,故腎之所部獨冷。疑似之 間,或中或否,不若視其耳后有紅脈赤縷為真,于此可以稽驗矣。調(diào)護之法,首尾俱不可 下,但溫涼之劑,兼而濟之,解毒和中安表而已。如欲解肌,干葛、紫蘇可也。其或小兒氣 實,煩躁熱熾,大便秘結(jié),則與犀角地黃湯,或人參敗毒散輩。又或紫草飲,多服亦能利之 。故前說大便不通者,少與大黃,尤宜仔細斟酌之,慎之可也。若小便赤少者,分利小便, 則熱氣有所滲而出。凡熱不可驟遏,但輕解之。若無熱,則瘡又不能發(fā)也。凡已發(fā)未發(fā),并 紫蘇飲為當,虛者益之,實者損之,冷者溫之,熱者平之,是為權(quán)度。借喻而言,亦如庖 籠蒸之法,但欲其松耳。如茍妄汗,則榮衛(wèi)既開,轉(zhuǎn)增瘡爛;妄下則正氣內(nèi)脫,變而歸腎。身 體振寒,耳 反熱,眼合肚脹,其瘡黑壞,十無一 生。錢氏云:黑陷青紫者,百祥丸下之, 不黑者謹勿下。余知其所下者,瀉膀胱之邪也。又云:下后身熱氣溫欲飲水者,可治,水谷 不 消,或寒戰(zhàn)者為逆。余知其脾強者,土可以治水也。百祥丸太峻,當以宣風(fēng)散代之。瀉后溫脾,則用人參、茯苓、白術(shù)等分,濃樸、木香、甘草各半為妙。蓋瘡發(fā)肌肉,陽明主之,脾 土 一溫,胃氣隨暢,獨不可消弭已泄之腎水乎。此錢氏不刊之秘旨也。朱氏曰∶瘡疹已發(fā)未發(fā) , 但不可疏轉(zhuǎn),此為大戒。又曰∶瘡疹首尾,皆不可下,輒用利藥,則毒瓦斯入里殺人。以此 觀 之,瘡疹證狀,雖與傷寒相似,而瘡疹治法,實與傷寒不同。傷寒所傳從表入里,瘡疹所發(fā)從里出表。蓋毒根于里,若下之,則內(nèi)氣一虛,毒不能出而返入焉。由是土不勝水,黑 陷 者有之。毒發(fā)于表,若汗之,則榮衛(wèi)一虛,重令開泄,轉(zhuǎn)增瘡爛,由是風(fēng)邪乘間變證者有之 。汗下二說,古人所深戒也。調(diào)解之法,活血調(diào)氣,安表和中,輕清消毒,溫涼之劑,二 者得兼而已。溫如當歸、黃耆、木香輩,涼如前胡、干葛、升麻輩,佐之以川芎、芍藥、枳 殼 、桔梗、羌活、木通、紫草、甘草之屬,則可以調(diào)適矣。但小兒凡覺身熱,證似傷寒,未經(jīng)瘡痘,疑似未明,且先與惺惺散、參蘇飲,或人參羌活散輩,熱甚則與升麻葛根湯、人參敗 毒散。瘡痘已出,則少與化毒湯。 出不快者,加味四圣散、紫草飲子、紫草木香湯、紫草木通湯,或快斑散、絲瓜湯;出太甚者,人參敗毒散、犀角地黃湯。小便赤澀者,大連翹湯、甘露飲、麥門冬五苓散;大便秘結(jié),內(nèi)煩外熱者,小柴胡湯加枳殼最當,或少少四順清涼飲;若咽喉痛者,大如圣湯、鼠粘子湯;喘滿氣壅者,麻黃黃芩湯;胸腹脹滿者,枳殼桔梗湯、二陳加枳殼湯;煩渴者,甘草散、烏梅湯;下利嘔逆者,木香理中湯、甘草干姜湯。陷入者,加味四圣散,更以胡荽酒薄敷其身,濃敷其足,噴其衣服,并以濃綿蓋之。若猶未也,獨圣散入麝香老酒調(diào)劑;虿挥镁疲瑒t木香煎湯。若其瘡已黑,乃可用錢氏宣風(fēng)散加青皮主之。然而瘡疹用藥,固有權(quán)度,大小二便不可不通。其有大便自利,所下黃黑,則毒瓦斯已減,不必多與湯劑,但少用化毒湯可也,或不用亦可。若大小二便一或閉焉,則腸胃壅塞,脈絡(luò)凝滯,毒瓦斯無從而發(fā)泄,眼閉聲啞,肌肉黧黑,不旋踵而告變矣。其壞瘡者,一曰內(nèi)虛泄瀉,一曰外傷風(fēng)冷,三曰變黑歸腎。春夏為順,秋冬為逆。凡痘瘡初出之時,須看胸前,若稠密急宜消毒飲加山楂、黃芩酒洗、紫草,減食加人參。凡痘瘡初欲出時,發(fā)熱鼻尖冷,呵欠,咳嗽面赤,方是痘出之候,便宜服升麻葛根東加山楂、大力子,其瘡稀疏而易愈。凡痘瘡發(fā)熱之時,便宜惡實子為末,蜜調(diào),貼囟門上,免有患眼之疾。近世小兒痘瘡,上黨陳文中木香散、異攻散。殊不知彼時立方之時,為運氣在寒司天,時令又值嚴冬大寒,為因寒氣郁遏,痘瘡不紅綻,故用辛熱之劑發(fā)之。今人不分時令寒熱,一概施治,誤人多矣。時值溫?zé),山野農(nóng)家貧賤之人,其或偶中也。
附方
犀角地黃湯 犀角(一兩) 生地黃(二兩) 赤芍(三分) 牡丹皮(一兩) 上 咀。三歲兒三錢,水煎。 人參敗毒散 人參 茯苓 甘草(炙) 前胡 川芎 羌活 獨活 桔梗 柴胡(以上并去苗蘆) 枳殼 (面炒,去穣,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二片,薄荷少許煎,溫服。 紫草飲子 紫草(一兩) 上銼細,百沸湯大碗沃之,蓋定,勿令氣出,逐旋溫服。紫草能導(dǎo)大便,發(fā)出亦輕。 百祥丸 紅牙大戟不以多少,陰干,漿水煮極軟,去骨,日中曝干。復(fù)納元汁中煮汁盡,焙為末,水丸如粟米大。每服一二十丸,研赤脂麻湯下,無時。 宣風(fēng)散 檳榔(二個) 陳皮 甘草(各半兩) 黑丑(四兩,半生半熟) 上為末。每一錢,量大小與服,蜜湯調(diào)下。 惺惺散 治小兒風(fēng)熱,及傷寒時氣瘡疹發(fā)熱。 白茯苓 細辛 桔梗 栝蔞根 人參 甘草(炙) 白術(shù) 川芎(等分) 上為末。每一錢水煎,入薄荷三葉,同煎服。 參蘇飲 前胡 人參 蘇葉 干葛 半夏(湯泡七次,姜汁制) 茯苓 枳殼 陳皮 甘草 桔梗 上銼。姜棗煎,微熱服。 人參羌活散 羌活 獨活 柴胡 人參 川芎 枳殼 茯苓(各半兩) 前胡 北梗 天麻 地骨皮 甘草(炙,各二錢半) 加麻黃、薄荷、蔥白煎服。汗后尚熱,宜服此,去麻黃,加紫草。如已見三五點,加紫 草、陳皮、赤芍,使熱退,瘡出亦輕。更調(diào)辰砂末半錢,以制胎毒。 升麻葛根湯 干葛 升麻 白芍 甘草(炙,各四兩) 上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一盞,溫服。 化毒湯 瘡痘已發(fā),以此消毒。 紫草茸(半兩) 升麻 甘草 上銼散。每服二錢,糯米五十粒,同煎服。 加味四圣散 紫草 木通 黃 川芎 木香(等分) 甘草(炙,減半) 上為粗末。水煎。大便秘,加枳殼;大便如常,加糯米百粒。楊氏曰∶糯米能解毒發(fā)瘡 紫草木香湯 治瘡出不快,大便泄痢。 紫草 木香 茯苓 白術(shù)(等分) 甘草(炙,少許) 入糯米煎服。楊氏云:紫草能利大便,白術(shù)、木香佐之。 紫草木通湯 紫草 人參 木通 茯苓 糯米(等分) 甘草(減半) 上銼。煎二錢,溫服。內(nèi)虛大便利者,可入南木香, 快斑散 紫草 蟬殼 人參 白芍(各一分) 木通(一錢) 甘草(炙,半錢) 上銼散。煎二錢,溫服。 又方 紫草茸(五錢) 陳皮(二錢)黃耆(三錢) 赤芍(五錢) 甘草(炙,三錢) 上銼。加糯米百粒煎,三歲以上服三錢,以下一錢, 服后瘡遍勻四肢,住服。 絲瓜湯 絲瓜連皮燒存性為末,湯調(diào)。楊氏云:發(fā)痘瘡最妙;蚣痈什荨⒆喜。 大連翹湯 連翹 瞿麥 荊芥 木通 車前 當歸 防風(fēng) 柴胡 赤芍 滑石 蟬蛻 甘草(炙,各一錢) 黃芩 山梔子(各半錢) 上銼。每服加紫草煎。 甘露飲子 生地黃 熟地黃 天門冬(去心) 麥門冬(去心) 枇杷葉(去毛) 枳殼(麩炒去穣) 黃芩 石斛 山茵陳 甘草(炙,各等分) 上銼。每二錢,水一盞,煎八分,食后服。 五苓散 見中暑類 小柴胡湯 見瘧類。 四順清涼飲 當歸 赤芍 大黃(虛者煨,實者生) 甘草 一方加陳皮糯米煎。 如圣飲子 桔梗 甘草(生) 鼠粘子(炒,各二錢) 麥門冬(三錢) 上末,竹葉煎二三錢。一方,加荊芥、防風(fēng)。重者竹瀝同煎。 鼠粘子湯 鼠粘子(炒,四錢) 荊芥穗(二錢) 甘草(一錢) 防風(fēng)(半錢) 上為細末。沸湯點服。去防風(fēng),名消毒散。 麻黃黃芩湯 麻黃(三錢) 赤芍 黃芩(各二錢半) 甘草(炙) 桂枝(各半錢) 上為粗末煎。 桔梗枳殼湯 枳殼 桔梗(各二兩) 甘草(炙,半兩) 上銼。姜煎。 甘草散 甘草(炙) 栝蔞根(等分) 上為末。煎服一錢。 烏梅湯 小黑豆 綠豆(各一合) 烏梅(二個) 上 咀。新汲水一碗,煎取清汁,旋服。 木香理中湯 見寒類。 本方中加木香、甘草、干姜。 獨圣散 牛蒡子(炒,五錢) 白僵蠶(二錢半) 上末,入紫草三莖煎。連進三服,其痘便出。 又方 穿山甲湯洗凈,炒焦黃為末。每服半錢,入麝少許,木香煎湯調(diào)下。或紫草煎湯,入紅 犀角消毒飲 惡實(四兩,炒) 甘草(炙,一兩) 防風(fēng)(半兩) 荊芥穗(二兩) 上為末。煎紫草、糯米、園荽子湯調(diào),食后臨睡,日三。
論倒倉法
倒倉法,治癱勞蠱癩等證,推陳致新,扶虛補損,可吐可下。用黃色肥牯牛腿 精肉二十斤或十五斤,順取長流急水于大鍋內(nèi)煮,候水耗少再添湯,不可用冷水,以肉爛 渣為度。濾去渣 不通風(fēng)處,溫服一鐘,伺膈間藥行,又續(xù)續(xù)服至七八鐘。病患不欲服,強再與之。必身體皮 毛皆痛,方見吐下。寒月則重湯溫之。病在上,欲吐多者須疏服,又不可太緊,恐其不納 ; 極吐下,伺其上下積俱出盡,在大便中見如胡桃肉狀無臭氣則止。吐利后或渴,不得與湯 ,其小便必長,取以飲病者,名曰輪回酒,與一二碗。非惟可以止渴,抑且可以滌濯余垢。 一二日,覺饑甚,乃與粥淡食之,待三日后,始與少菜羹自養(yǎng)。半月覺精神渙發(fā),形體輕 沉悉定矣。大概中間飲至七八鐘時,藥力經(jīng)涉經(jīng)絡(luò)骨節(jié),搜逐宿垢,正邪寧不悶,似痛非痛,自有惡況,此皆好消息。邪不勝正,將就擒耳,尤須寧耐忍受。又于欲吐未 吐、欲泄未泄交作,皆有惱括意思,皆須歡喜樂受,一以靜處之,此等有大半日景象,不先說 知,使方寸了然,鮮有不張皇者矣。未行此法前一月,不可近婦人;已行此法,半年不可 婦人。五年不可吃牛肉。性急好淫不守禁忌者,皆不可行此法。倒倉全在初起三鐘慢飲最 緊要,能行經(jīng)隧中去。 法曰∶腸胃為市,以其無物不有,而谷為最多,故曰倉。倉,積谷之室也。倒者,傾去 而滌濯使之潔凈也。經(jīng)曰∶胃為受盛之官。故五味入口,即入于胃,留毒不散,積聚既久 ,致傷沖和,諸病生焉。今用黃牯牛肉,其義至矣。夫牛,坤土也,黃上之色也。以順為 ,而效法乎健以為功者,牡之用也。肉者,胃之藥也,熟而為液,無形之物也。橫散入肉 ,由腸胃而滲透肌膚毛竅爪甲無不入也。積聚久則形質(zhì)成,依附腸胃,回薄曲折處,以為棲 泊之窠舊,阻礙津液血,熏蒸燔灼成病。自非剖腸刮骨之神妙,孰能去之?又豈合勺銖 之丸散,所能竅犯其藩墻戶牖乎?夫牛肉全重濃和順之性,潤枯澤槁,豈有損也?其方出 于西域之異人,人于中年后行一二次,亦卻疾養(yǎng)壽之一助也。
論吐法
凡藥能升動其氣者,皆能吐。如防風(fēng)、山梔、川芎、桔梗、芽茶,以生姜汁少許,醋少許,入齏汁搗服,以鵝翎勾引之。附子尖、桔梗蘆、人參蘆、瓜蒂 、藜蘆、砒茶,此皆自吐之法,不用手探,但藥但湯皆可吐。吐時先以布答膊勒腰腹 ,于不通風(fēng)處行 此法。一法,用蘿卜子五合擂,入漿水濾過,入清油白蜜少許,旋半溫,用帛緊束肚皮然 服,以鵝翎探吐。其鵝翎,平時用桐油浸,皂角水洗,曬干待用。又法,用蝦帶殼半斤, 醬蔥姜等料物煮汁,先吃,后飲汁,以鵝翎勾引即吐,必須緊勒肚腹。又法,苦參末、赤 小豆末,各一錢,齏汁調(diào),重則宜用三錢。吐法取逆流水。益元散吐濕痰。白湯入鹽,方可吐 。人參蘆煎湯,吐虛病。凡吐,先飲二碗,隔宿煎桔梗半兩,陳皮二錢,甘草二錢。凡吐 不止,麝香解藜蘆瓜蒂;蔥白湯亦解瓜蒂;甘草總解諸藥;白水總解。 充按∶三法中惟涌劑為難用,有輕重卷舒之機;汗下,則一定法也。故先生特注吐為詳者, 恐人不深造其理,徒倉皇顛倒,反有害于病耳。今總列諸法于此,使臨病隨機應(yīng)變,披卷了 然,不必搜檢而便于施治也。
救急諸方
魚骨鯁 用砂糖、白炭皮末、紫蘇葉、滑石末和丸,含口中,津液咽下,骨自下 蕈毒 用木香、青皮等分,作湯飲之。 眾藥毒 用五倍子二兩重研細,用無灰酒調(diào)服。毒在上即吐,在下即瀉。 解一切毒 用粉草五兩重細切,微炒搗細,量病患吃得多少酒,取無灰酒一處研,去渣,溫服。須臾,大吐瀉,毒亦隨去。雖十分渴,不可飲水, 解九里蜂 用皂角鉆孔,貼在蜂叮處,就皂莢孔上,用艾灸三五壯,即安。 天蛇頭 用落蘇即金絲草、金銀花藤、五葉紫葛、天蕎麥切碎,用十分好醋濃煎,先熏后洗。 又方 用人糞雜黃泥搗之,裹在患處,即安。 又方 用撲蛇燒為炭存性,地上出火毒,研為細末,用香油調(diào)敷。如洗,只用井花水。 天火帶 用白鮮泥炒研細,香油敷之。 又方 雉雞毛及鵝毛燒灰敷之,用香油調(diào)。 治蜈蚣全蝎傷 方同九里蜂灸法。 治一切蛇咬 用金線重樓,水磨少許敷咬處。又為細末 ,酒調(diào)飲。 又方 樹葉、魚胎草、皺面草、草決明,一處研細,敷咬處佳。 中牛馬肉毒 方同解一切毒法。 狗咬 以紫蘇口嚼碎涂之。 風(fēng)狗咬 取小兒胎發(fā)、炒新香附、野菊花,研細,酒調(diào)服,盡醉。
拾遺雜論
小便黃,用黃柏;澀者數(shù)者,或加澤瀉。又云:小便不利,黃柏、知母為君,茯苓、澤瀉為使。若濕熱流注下焦,小便赤黃,兼之澀滯,用黃柏、澤瀉甚當;若稟受甚壯,酒食過度,寡欲無慮之人,小便澀 滯 鵝翎探而入,嘔吐數(shù)十聲,其小便自通;若是下焦無血,小便澀數(shù)而赤,宜四物加黃柏、 知母、牛膝、甘草梢。 凡用引經(jīng)藥,正藥六兩,引經(jīng)藥只可用半兩。白蠟屬金,稟收斂堅凝之氣,外科之要藥 ,生肌止血,定痛接骨,續(xù)筋補虛,與合歡樹皮同入長肌肉膏藥,用之神效。 凡制玄明粉,樸硝一斤,蘿卜一斤,同煮,蘿卜熟為度。取出,用白皮紙濾在瓷器中, 露一宿收之,冬月可制。 凡治上升之氣,大概用香附、黃連、黃芩、山梔。 凡補中氣藥,必多服而效遲;劫藥必速效,如汗下之法。 白芍藥酒浸炒,與白術(shù)同用則補脾,與川芎同用則瀉肝,與參術(shù)同用則補氣。能治血虛腹痛,余腹痛皆不可用。 凡面黑人,不可多服黃,以其氣實而又補之也。面白人不可多發(fā)散,以其氣虛而又虧之也。面白人不可飲酒,以酒耗血故也。氣實人因服黃 過多喘者,用三拗湯以泄其氣。 用椒葉升起胃氣之后,胸中滿悶,舊有痰之故,以二陳加白術(shù)、香附、炒曲。 二陳湯治濁,加升提之藥,能使大便潤而小便長。 腰曲不能伸者,針人中妙。 惡寒久病,亦可解郁。 中焦有食積與痰而生病者,胃氣不虛,卒不便死。 人有病,面皮上忽見紅點者,多死。 凡治病,必先問平日起居飲食如何。 氣屬陽,無寒之理,上升之氣覺惡寒者,亢則害,承乃制故也。 人臥則氣浮于肺。 凡治病必先固正氣。 升降浮沉即順之,此必先歲氣,毋伐天和。 寒熱溫涼則逆之,以寒治熱之法。 凡看脈,如得惡脈,當覆手取。如與正取同,乃元氣絕,必難治矣;如與正取不同者,乃錯綜,未必死。弦堅之脈,雖是有積,亦帶陰虛,脈無水不軟之意。脈緊指者,其氣大虛 多死,峻補氣,無水,參、術(shù)、歸之類;形脫者,必補氣,參、術(shù);面白補氣;肥人補氣 針法渾是瀉而無補,妙在押死其血氣則不痛,故下針隨處皆可。 灸法有補瀉火,若補火,艾 至肉;若瀉火,不要至 點三里穴,隨意依古法點,但趺陽脈不應(yīng)即是穴,蓋三里屬陽明經(jīng)也。 灸瘡不收口 用黃連、甘草節(jié)、白芷、黃丹,香油煎膏貼。 一婦人十九歲,氣實,多怒事不發(fā)。一日,忽大叫而欲厥,蓋痰閉于上,火起于下而上沖。始用香附五錢,生甘草三錢,川芎七錢,童便姜汁煎服;又用青黛、人中白、香附末為丸 。稍愈,不除。后用大吐乃安。吐后用導(dǎo)痰東加姜炒黃連、香附、生姜煎,下龍薈丸。 狐臭 用 砂、蜜陀僧、明礬、銅青、白附子、辰砂為末,先以皂角水洗二三次,后敷上,以蒸餅蘸藥擦之。 治赤游風(fēng) 用二蠶砂炒研細,用剪刀草根、自然汁調(diào)勻,先涂腹了,卻涂患處,須留一面出處。患處移動為效。剪刀草根即野茨菇。 金釵石斛,每二錢洗凈,生姜一片,擂細,水蕩起,煎沸去 渣食前飲之,補脾清肺甚妙。 酒風(fēng)多搐,用白術(shù)半兩,人參二錢半,甘草三錢,陳皮、蒼術(shù)、天麻細切,酒浸、白芍一錢酒浸,防風(fēng)、川芎一錢半。若小便多,加五味子。上為末,作丸服。
秘方
清六丸 治三焦?jié)裰剐篂a、產(chǎn)后腹痛并自利者,以補脾補血藥送之。治血 六一散(一料) 紅曲(炒,半兩) 上為末,陳倉米飯丸。并不單用,與他丸同行。又加五靈脂一兩,名靈脂丸,能行血。 參萸丸 治濕而帶氣者,濕熱甚者,用之為向?qū),上可治酸,下可治自利?六一散(一料) 吳茱萸(一兩,制) 上為末,飲丸。若去茱萸加干姜半兩,名溫清丸,治痢效。 固腸丸 見婦人類。 補脾丸 有脾虛而惡湯藥者,制此丸,用湯吞,省口苦而易于從也。 白術(shù)(半斤) 蒼術(shù)(三兩) 茯苓 陳皮(各三兩) 芍藥(半兩) 上為末,粥糊丸。加潤下丸,可作催生用。上熱甚者,加清金丸尤妙。與此藥必?zé)o產(chǎn)患 白術(shù)丸 白術(shù)(一兩) 芍藥(半兩) 冬月不用芍藥,加肉豆蔻,泄者炒丸服。上為末,粥丸。一方,枯礬、半夏各一錢半。 潤腸丸 能潤血燥、大便不通。 麻子仁 當歸 桃仁 生地黃 枳殼(各一兩) 上為末,蜜丸。 回令丸 瀉肝火,行濕為之反佐,開痞結(jié),治肝邪,可助補脾藥。 黃連(六兩) 茱萸(一兩) 上為末,粥丸。一方名左金丸,治肺火,茱萸或半兩,水丸,白湯下。 抑青丸 瀉肝火。方見脅痛類。 龍薈丸 瀉肝火,治脅痛。方見脅痛類。 清金丸 瀉肺火,熱嗽。方見嗽類。 清化丸 治熱嗽。方見嗽類。 咽酸方 方見吞酸類。 黃連清化丸 黃連(一兩) 吳茱萸(浸炒,一錢) 桃仁(二十四個,研) 陳皮(半兩) 半夏(一兩半) 上為末,神曲糊丸綠豆大。每服百丸,姜湯下。 加減補陰丸 熟地黃(八兩) 菟絲子(四兩,鹽酒浸一宿) 當歸(三兩,酒浸) 白芍(三兩,炒) 鎖陽(三兩, 酥炙) 杜仲(二兩,炒) 牛膝(四兩,酒浸) 破故紙 枸杞(一兩半) 虎骨(二兩,酥炙) 龜板(一兩 酥炙) 黃柏(二兩,炒) 山藥 人參 黃耆 (各二兩) 冬加干姜二兩 上為末,豬骨髓入蜜丸,桐子大?招姆话偻,鹽湯下。 又方 白術(shù) 白芍 人參 蓮肉 知母 黃柏(等分) 上為末,糊丸,朱砂為衣。服法如前。 清膈丸 黃芩(半斤,酒浸炒黃) 南星(四兩,生用) 半夏(湯洗七次) 上為末,姜糊丸。 寬中丸 治胸膈痞悶停滯飲食。 山楂(不以多少,蒸熟曬干) 上為末,作丸服。 溫清丸 治翻胃,伐肝邪。 干姜(一兩) 滑石 甘草(各二兩) 上為末,丸服。 大安丸 脾經(jīng)消導(dǎo)之藥。 山楂(二兩) 神曲(炒) 半夏 茯苓(各一兩) 陳皮 蘿卜子 連翹(各半兩) 白術(shù)(二兩) 上為末,粥糊丸服。 上丹溪秘撰方,已散于各類甚多,如阿魏丸、保和丸、小胃丹、越鞠丸、大補丸、參術(shù)飲、束胎丸、 血、痰為主。凡病血虛,四物;氣虛,四君子;有痰,二陳。酌量輕重,加入主病引經(jīng)之藥 ,一循活法,不執(zhí)專方。學(xué)人推此求之,則達其蹊徑矣。
●返回《丹溪心法》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