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性:足少陰腎經(jīng)。居左手尺部。與足太陽膀胱為表里。腎臟膀胱腑。言其體屬北方癸水。蓋人之有腎。如樹之有根。枝葉雖枯槁。本立將自生。故上部無脈。下部有脈。雖困無能為害。言其用。腎納氣。又藏志。存神守精謂之志。專一而不移。故曰作強(qiáng)之官。伎巧于是乎出。其竅通于耳。腎和則耳辨五音。言其性情之雜著。腎主液。自入為唾。故腎損唾中有血。其傳于五臟者。亦各自有液。其為各臟所傳者。肺主聲。入腎為呻。心主臭。入腎為腐。脾主味。入腎為咸。 肝主色。入腎為黑。其為六淫所中。寒疾皆根據(jù)于腎。而兼惡濕。如久坐濕地。或帶汗入水。腎受傷矣。其為七情所害。 恐則志窒不遂。水氣旋怯。脾土乘之。其有不內(nèi)外因而病者。勞役陰陽。每傷腎也。脈受足太陽之交。膀胱終于足小指。 腎脈即起于足小指之下。斜趨足心。故腎病為足下熱而痛。循內(nèi)踝之后。別入跟中。上 內(nèi)出 內(nèi)廉。上股內(nèi)后廉。貫脊屬腎絡(luò)膀胱。故病先發(fā)于腎者。必腰脊痛。脛酸。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故腎病主咳。循喉嚨挾舌本。故為舌干嗌干咽腫。其支者。從肺出絡(luò)心。注胸中。故為煩心為心痛。診脈如十五菽之重浮于十五菽者。膀胱脈也。按之與骨相得曰沉。故傷腎骨瘦如柴。次重按之。脈道無力為濡。舉止流利為滑。此平脈也。若緩漫則土來克水為賊邪。腰間凝滯。膀胱壅塞。陰痿腳輕重。洪則屬火為微邪。盜汗發(fā)渴。小便赤澀。腳作酸疼。此乃腎虛。小便血。女人血淋血崩為患。浮屬金為虛邪。金水相合。母令子虛。子虛則水衰。水衰則火盛。而侮金。金無所恃。致風(fēng)入肺。虛喘耳鳴。 膀胱熱。澀則主傷精。弦從肝為實(shí)邪。風(fēng)寒在下焦。頭旋腰痛。筋疼。浮緊應(yīng)耳聾。又有正邪;吣I脈滑而實(shí)。如土丸之墮而急甚。莖中痛。小便閉。如小豆在潮而無力主腎虛。沉者陰脈。沉見三部。腎臟寒。皮燥毛干津液少而喜飲。 或水溢于上而多唾。腎之積。名曰奔豚。發(fā)于小腹。上至心下如豚狀。上下無時(shí)。以夏丙丁日得之。蓋脾邪傳腎。腎當(dāng)傳心。心旺不受邪。腎復(fù)欲還脾。脾不受。故留結(jié)為積。腎實(shí)則夢腰有所系。虛則夢溺水;驂艄砩。若腎絕而真臟脈見。按之如亂丸如彈石。如解索。其見于外者。腎邪浸淫各臟。黑色見于耳目口鼻。至舌黑必死。或項(xiàng)筋舒展。瞳人反背。遺尿不禁。戊日篤。己日死。死于辰戌丑未時(shí)。腎之大略如此。 膀胱脈 屬性:足太陽膀胱。在腎之下。大腸之側(cè)。上系小腸。下連前陰。為州都之官。精液藏焉。氣化則能出。與腎為表里。屬北方壬水。用與性情等。俱不外乎腎。脈受手太陽小腸之交。故小腸脈終目內(nèi) 。膀胱脈即起目內(nèi) 。病為目似脫;蚰奎S淚出。上額交巔。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其直者。從巔入絡(luò)腦。故病為邪氣沖頭而痛。還出別下項(xiàng)。故項(xiàng)似拔。 循肩膊內(nèi)。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luò)腎屬膀胱。故病腰似拔。其支者。從腰下貫臀入 中。故病痔。 似結(jié)。其支者。 從膊內(nèi)在右別下。貫脾挾脊內(nèi)。過髀樞。循髀外。從后廉下合 中。貫 內(nèi)。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側(cè)。故病髀不可以曲。 似裂。足小指不能舉用。又凡病背膂筋痛。小便閉。即知其發(fā)于膀胱。膀胱之大略如此。 ●返回《診脈三十二辨》目錄 |